[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破碎岩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3024.7 | 申请日: | 2020-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栋;王国阳;王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6 | 分类号: | E02D5/7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破碎 预应力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破碎岩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索结构连接于锚索孔(1)上,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填充于锚索孔(1)上的填充层、固定连接于锚索孔(1)外的锚墩(19)以及锚固于填充层与锚墩(19)之间的若干绞索(2),填充层与锚索孔(1)孔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护壁件,所述护壁件包括与锚索孔(1)同轴的跟套管(3)以及中空的护壁层(4),护壁层(4)和跟套管(3)沿锚索孔(1)的轴向依次设置;
所述绞索(2)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护套端部与钢绞线之间间隙的隔绝层,隔绝层上设置有止浆塞(6),止浆塞(6)沿锚索孔(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将填充层分隔为孔底锚固段(9)、张拉段(10)以及孔口锚固段(11);所述锚索孔(1)上沿锚索孔(1)长度方向还间隔设置有若干同轴的对中板(12),对中板(12)和跟套管(3)或是和护壁层(4)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绞索(2)穿设于对中板(12)上;
所述锚索孔(1)上设置有用于向孔底锚固段(9)注浆的第一注浆管(13)和用于向张拉段(10)注浆的第二注浆管(14),所述锚索孔(1)上还设置有第一透气管(15)和第二透气管(16),所述第一透气管(15)伸入至孔底锚固段(9)内,相对的另一端位于孔口锚固段(11)上;第二透气管(16)伸入至张拉段(10)内,相对的另一端位于孔口锚固段(11)上,所述第一透气管(15)、第二透气管(16)、第一注浆管(13)以及第二注浆管(14)均穿设于对中板(12)上;所述第一注浆管(13)对应远离锚索孔(1)孔口的止浆塞(6)以及第二注浆管(14)对应靠近锚索孔(1)孔口的止浆塞(6)分别开设有内包孔(28);
所述止浆塞(6)包括滤层(7)和外包层(8),滤层(7)平行设置有两道并分别位于隔绝层的两侧并与绞索(2)固定连接,外包层(8)包覆两滤层(7)并与滤层(7)固定连接,内包孔(28)位于止浆塞(6)内;所述第一注浆管(13)位于孔底锚固段(9)的周侧壁上以及第二注浆管(14)位于张拉段(10)的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扩散孔(17);所述跟套管(3)上开设有贯通的外渗孔(5),外渗孔(5)沿跟套管(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成孔,1、跟管钻进,随钻孔机钻孔时打设跟套管(3),跟套管(3)外侧壁与锚索孔(1)贴合;2、固壁钻进,在跟套管(3)打入后,继续钻进若干米,然后灌注第一浆液,第一浆液内掺有早强剂和速凝剂;
3、扫孔,待第一浆液硬化后,伸入钻头对硬化后的第一浆液进行钻进形成护壁层(4);
重复上述2和3步骤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深度;
步骤二,编制锚索,然后锚索孔(1)下索;
步骤三,注浆,向孔底锚固段(9)以及张拉段(10)依次灌注第二浆液;
步骤四,锚墩(19)施工,1、锚索孔(1)同轴安装导向管(20),导向管(20)上固定连接与导向管(20)内部连通的孔口注浆管(21)和孔口透气管(22);
锚索孔(1)的孔口位置一周浇筑形成包围锚索孔(1)孔口的锚墩(19),且导向管(20)、注浆管以及透气管远离锚索孔(1)的一端均与锚墩(19)平齐设置;
步骤五,锚索张拉,对张拉段(10)的锚索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并向注浆孔内灌注第二浆液,填充孔口锚固段(11)直至透气管内有第二浆液外溢;
步骤六,在锚墩(19)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外锚头保护体(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破碎岩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壁钻进每次钻进的深度为2-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破碎岩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包括若干绞索(2),绞索(2)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绞索(2)位于孔口锚固段(11)以及孔底锚固段(9)的部分均去护套和去油,露出内部的钢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破碎岩体的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浆液为水泥净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30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