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8219.2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韩宝俊;邢军;周卓先;夏子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 |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电极 缺损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石墨电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该发明,本方案通过夹持板相互靠近将石墨电极进行夹紧固定,气泵向消音外壳内通气,气压推动密封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锤头向下移动对石墨电极进行敲击,锤击产生的声波信号通过拾音器进行收集并传输至控制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声波信号特征完成石墨电极内部缺损情况的诊断,解决了人工锤击法无正规的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规范,依靠检查人员的个体行为进行判断,误判几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电极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作为炭素行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性产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电炉炼钢和其他电冶金行业的重要导电材料,石墨电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空洞、裂缝等情况,这将直接影响石墨电极的使用。
传统的石墨电极检测是通过人工采用锤击法或机械切断抽检法,人工锤击法对检查人员的经验、能力、工作态度及操作稳定性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目前无正规的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规范,仅依靠检查人员的个体行为进行判断,误判几率较高,为此,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具备自动完成锤击动作,自动检测缺损,降低误判率的优点,解决了人工锤击法无正规的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规范,依靠检查人员的个体行为进行判断,误判几率较高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检测台的内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检测台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通过滑槽延伸至检测台的顶部,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拾音器,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消音外壳,所述消音外壳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消音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锤头,所述锤头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消音外壳的外侧,所述密封活塞的底部与消音外壳的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于活塞杆外侧的复位弹簧,所述消音外壳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磁泄压阀。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单片机控制模块与信号调理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气泵和电磁泄压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拾音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存储模块、显示模块与传输模块。
优选的,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锤头的正下方。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贯穿两个连接杆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均呈弧形状,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一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
一种石墨电极缺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炭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