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车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7593.0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沈鸿;陆安军;张勇;任晓冬;王学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安县山关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B61D1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高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铁车顶结构,包括端顶组件,端顶组件包括端顶顶部槽钢、左端顶弯梁、右端顶弯梁、端顶槽钢组件和端顶板,左端顶弯梁焊接在端顶顶部槽钢一侧的外壁上,且右端顶弯梁焊接在端顶顶部槽钢远离左端顶弯梁另一侧的外壁上,端顶槽钢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端顶下板,端顶顶部槽钢底部的外壁上和端顶下板顶部的外壁上均焊接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槽钢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顶板和低昂定下板能够对阳光对车顶产生的高温具有隔热的作用,能够变免车厢顶暴晒后车内部的温度升高过快,能够减少冷气的使用量,更加节省,多个槽钢块方便对端顶立柱进行固定,多个端顶立柱能够增加车顶的承受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铁车顶结构。
背景技术
高铁、动车是指在轨道上运行的拥有驱动装置、能产生一定牵引力的机车或车厢,它有两大类别,一种是单节机车,只负责车辆牵引,不具备运载功能;另一种是动力车厢,不仅拥有牵引能力,还有运载功能,可以在车辆上运输旅客或货物。
中国专利号CN211139320U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列车车顶结构,包括高顶和平顶,其特征在于:高顶设置有空调框结构,确保空调机组嵌入车体断面内,高顶的端部设置有焊接背托的T型弯曲型材,T型弯曲型材与车顶轮廓一致,在端部封闭了车顶的中空型腔,其自带的焊接背托实现与端墙的连接,整体平滑过渡,高顶的横截面包括中间的直线段及两侧的弧形,两侧的弧形在靠近中间直线段的弧度大于远离中心直线段的弧度。
但是一种高速动车组列车车顶结构,通过对车顶的暴晒,容易使车厢内部的温度增高,并且顶部的承受能力较弱,钢结构较为复杂,不方便安装,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车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过对车顶的暴晒,容易使车厢内部的温度增高,并且顶部的承受能力较弱,钢结构较为复杂,不方便安装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车顶结构,包括端顶组件,所述端顶组件包括端顶顶部槽钢、左端顶弯梁、右端顶弯梁、端顶槽钢组件和端顶板,所述左端顶弯梁焊接在端顶顶部槽钢一侧的外壁上,且右端顶弯梁焊接在端顶顶部槽钢远离左端顶弯梁另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端顶槽钢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端顶下板,所述端顶顶部槽钢底部的外壁上和端顶下板顶部的外壁上均焊接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槽钢块。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顶弯梁和右端顶弯梁的结构相同,且左端顶弯梁和右端顶弯梁呈弧形结构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块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卡接有端顶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端顶立柱顶部和底部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凸块,且凸块卡接在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端顶板位于端顶顶部槽钢内侧壁液外侧壁之间的缝隙处,且端顶板底部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块。
进一步地,所述端顶顶部槽钢底部外壁的两侧均焊接有端顶固定件,所述端顶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底座和顶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焊接在顶座一侧的外壁底部,且连接部的底端外壁焊接在底座一侧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安装块卡接在凹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端顶下板卡接固定在两个连接块外壁上,所述端顶下板通过螺栓与端顶立柱底部的凸块之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远离端顶下板另一侧的外壁焊接在底座一侧的外壁上,且连接块底部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灯具。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高铁车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通过设置的端顶板、端顶槽钢组件和端顶下板,端顶板和低昂定下板能够对阳光对车顶产生的高温具有隔热的作用,能够变免车厢顶暴晒后车内部的温度升高过快,能够减少冷气的使用量,更加节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安县山关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来安县山关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7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