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7101.8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刘鹏;陈博;王宏建;易敏;刘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Q19/18 | 分类号: | H01Q19/18;H01Q21/24;H01Q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武玥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阵列 天线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反射阵列天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3)和反射阵列;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射阵天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射阵列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反射阵列天线一般包括:馈源和反射阵列。其中,馈源可采用任意天线形式,馈源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在反射阵列上,经过反射阵列反射后,在反射阵列的口面上,形成不同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反射阵列天线可以类比抛物面天线,即馈源的摆放位置应位于反射阵的“焦点”或“焦线”上。
反射阵与抛物面天线均包括馈源和阵面。可以理解为反射阵的阵面替代了抛物面,反射阵的馈源与抛物面天线的馈源一样位于抛物面的焦点或焦线上。
虽然,抛物面天线可以形成高增益的波束,但是,抛物面天线的体积太大,不利于小型化。反射阵列天线相比于抛物面天线,可以降低天线的剖面,还可以利用折叠、可展开的方式,便于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现有的反射阵列天线中的反射阵列主要通过调节阵元自身的尺寸,或调节介质材料层的介电常数来实现波束的赋形,波束扫描、波束重构以及多波束;传统的反射阵天线的口面相位分布不易改变,口面相位改变代价很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射阵列天线,通过调节阵元高度与位置,简易实现了口面相位的改变,从而更便于实现波束赋性、扫描及多波束的性能。
所述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源和反射阵列;所述反射阵列包括多个呈等间隔周期排列的阵元;每个阵元的高度可调节,使各个阵元的高度呈不规则地增加或减小,且各个阵元的上端面处于不同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阵元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其表面为矩形、方形或圆形的辐射结构,所述阵元包括:薄片结构和阵元位置控制层;薄片结构位于阵元位置控制层之上,且贴合在阵元位置控制层的顶部表面;
其中,阵元位置控制层为柱状结构或立方体结构的高度可控材料层,采用电压控制、磁控制或温度控制方式,控制每个阵元中的薄片结构在三维坐标系XYZ中的Z方向的坐标,从而改变每个阵元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薄片结构上刻蚀不同形状的薄片;薄片结构(1)为薄金属片或微带贴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馈源和反射阵列的组成形式为正馈或偏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阵元位置控制层内设置微电机,每个阵元上的薄片结构布设在该微电机上,利用可编程芯片控制每个微电机,从而控制每个阵元的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每个阵元的高度调节范围为-λ~λ;其中,λ为电磁波的波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焦距、天线口面尺寸和阵列单元数量N,设置反射阵列的平面排布方式为等间距周期排列,并根据设置的平面排布方试,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获得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其中,i=1,2,…,N;xi为每个阵元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yi为每个阵元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zi为每个阵元的高度;
步骤2)根据第i个阵元的中心坐标(xi,yi,zi);计算反射阵表面的相位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7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