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及再生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5115.6 | 申请日: | 202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曦;田力;蔡剑;田罗生;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途嘉道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23/06 | 分类号: | E01C23/06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6 | 代理人: | 王寿元 |
| 地址: | 413054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地热 再生 工艺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它包括有以下工序及流程:对旧路面加热—热耙松—对旧路面再加热—喷洒添加剂—热耙松或热铣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带—料带再加热—提升强制复拌—摊铺再生混合料—碾压成型;采用本方案后配置科学、工序完善、结构合理、热效率高、质量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路面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年施工量约1000万平方米,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鞍山森远生产和南京英达生产的就地热再生机组,以及由德国引进的维特根就地热再生机组,其购买成本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由沥青和碎石材料是组成。由于沥青导热系数低,是热的不良导体,却又有容易过热老化燃烧的特性;各种改性沥青为增加高温稳定性,再次降低了其导热系数;至使对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加热尤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置科学、工序完善、结构合理、热效率高、质量可靠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它包括有以下步骤:对旧路面加热—热耙松—对旧路面再加热—喷洒添加剂—热耙松或热铣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带—料带再加热—提升强制复拌—摊铺再生混合料—碾压成型;
所述的热耙松是在加热后立即进行热耙松,热耙松是通过加热车上的耙松系统实现。
所述的热耙松系统包括有车体,车体底部安装有前加热组件,车体后端底部安装有后加热组件,后加热组件上安装有耙松组件,车体尾部固定有延伸架,延伸架后端活动铰接有后保温架,后保温架呈L形,其竖臂一端与延伸架底部铰接,后保温架的横臂上安装有保温组件,保温组件外侧安装有防护架,延伸架上部活动铰接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与防护架顶部铰接。
所述的对旧路面再加热,是在热耙松后紧接着使用热风加热或热气流加热装置对已初步耙松的旧路面进行再加热。
所述的料带再加热,是在混合料带提升前用热气流加热装置对料带进行再加热。
所述的前加热组件、后加热组件、后保温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加热罩、导热板,其中,远离车体的耙松座一端设有倾斜的松散调节斜面,松散支臂一端与松散调节斜面较低一端的耙松座铰接,松散调节斜面较高一端的耙松座以及松散支臂另一端均设有上下贯穿的导杆孔,松散导杆顶部啮合有松散调节螺母,松散导杆底部向下穿过导杆孔与松散悬臂连接,松散悬臂底部均匀分布有松散齿,松散支臂与耙松座之间的松散导杆上套装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顶部与松散调节斜面抵触,调节弹簧底部与松散支臂顶部抵触。
所述的耙松组件包括有固定在延伸架底部的悬架,悬架上竖直安装有耙松气缸,耙松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与耙松座顶部一端连接,耙松座顶部另一端竖直固定有耙松导柱,耙松导柱顶部向上穿过悬架形成导向端,耙松气缸下方的耙松座底部沿车体宽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固定耙松齿,固定耙松齿一侧的耙松座底部上凹形成有宽度调节槽,宽度调节槽两端活动安装有宽度调节臂,宽度调节槽内的两条宽度调节臂端部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宽度调节臂外端伸出宽度调节槽形成延伸端,宽度调节臂底部竖直固定有活动耙松齿,活动耙松齿底部与固定耙松齿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耙松座顶部两侧竖直固定有调节立柱,延伸端一端的调节立柱内凹形成延伸调节槽,延伸调节槽内活动安装有调节滑座,调节立柱顶部安装有宽度调节气缸,宽度调节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与调节滑座顶部连接,调节滑座外侧活动铰接有宽度调节连杆,宽度调节连杆底部倾斜向下与宽度调节臂的延伸端顶部铰接,耙松导柱下方的耙松座上安装有松散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途嘉道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途嘉道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5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