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9632.2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6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良;段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36;B32B5/18;B32B7/12;B32B33/00;B32B37/06;B32B37/10;B32B37/12;B32B38/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插拔 导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其组成部分包括:导热涂覆层、粘接层、结构增强层及耐磨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性能良好的导热涂覆层,将导热涂覆层的下表面涂抹粘接层后,再将导热涂覆层置于结构增强层及耐磨层之上,通过压延设备将上述材料贴合在一起;b、接着将步骤a中制备的材料根据导热材料所用的场景进行模切处理,制备成应用场景中需采用的尺寸;c、对步骤b中制备出的材料进行包边处理;本发明该导热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导热性能,而且还具备的良好的耐磨性能及耐插拔能,在光模块等需要插拔的设备上测试后散热能力优异,能够满足光模块等插拔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热材料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功能日益强大,产品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热耗密度也日益提升,若电子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及时排出,电子器件的温度将会逐渐积聚,导致器件温度不断上升,最终影响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目前电子产品的散热方式主要有自然散热,风冷散热,液冷散热。每一款电子产品根据自身产品的功耗,尺寸,外形设计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散热设计方案。但是不管是使用哪一种散热方式,大多数发热器件上产生的热量传出路径基本上相当,即都是从发热器件上产生,经由导热界面材料传递至散热器、结构壳体等散热结构件。目前常规使用的导热界面材料有导热垫片、导热硅脂、导热凝胶、导热绝缘片、导热相变材料等。
以上导热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在电子器件散热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可插拔(例如通讯光模块)的电子产品中,以上导热材料均极易被磨破,从而导致传热效果变差。因此在光模块等需要插拔的器件散热领域以上材料的应用十分有限,而随着器件功耗的不断提升,这类耐插拔的导热界面材料需求越来越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部分包括:导热涂覆层、粘接层、结构增强层及耐磨层,且在导热材料中自下至上依次为耐磨层、结构增强层、粘接层及导热涂覆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及所述结构增强层均为单层材料,且单层材料为PI高分子膜、铝箔、铜箔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及所述结构增强层均为多层复合材料,所述耐磨层为PET高分子薄膜、PMMA高分子薄膜、PP高分子薄膜、PS高分子薄膜中任意两种或多种复合而成,所述结构增强层为石墨膜、石墨烯薄膜、铜箔、铝箔、导电布中任意两种或多种复合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与所述结构增强层厚度均在25~500um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粘结层为压敏胶或者PET胶,且耐高温要求在80℃以上,厚度为5~10u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涂覆层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脂、导热相变材料、导热凝胶、液态金属材料中任意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涂覆层为导热硅胶片时,导热硅胶片的导热系数在1~45W/m·K,涂覆厚度为0.1~1mm;所述导热涂覆层为导热硅脂时,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0.8~8W/m·K,涂覆厚度0.03~0.3mm;所述导热涂覆层为导热相变材料时,导热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在0.8~10W/m·K,涂覆厚度为0.05~0.5mm;所述导热涂覆层为导热凝胶时,导热凝胶导热系数在0.8~8W/m·K,涂覆厚度为0.03~0.3mm;所述导热涂覆层为液态金属时,液态金属导热系数在0.8~80W/m·K,涂覆厚度为0.03~0.5mm。
一种耐插拔导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弗勒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粘熔融物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的物联网节能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