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8533.2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明;张光明;吴文刚;刘彦初;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89 | 分类号: | H01M50/289;H01M50/249;H01M50/35;H01M50/342;H01M50/119;H01M10/0525;B60L50/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田露;王永亮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电动车 | ||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芯体,所述芯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隔套(101),所述隔套(101)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隔套(101)分别套接在所述芯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铝塑膜(102),所述铝塑膜(102)包裹设置在所述芯体及所述隔套(101)的外部,所述隔套(101)与所述芯体之间形成密封腔体;
两个所述隔套(10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防爆装置,当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气压达到阈值时,所述防爆装置可穿透所述铝塑膜(102);
所述防爆装置包括壳体(103),所述壳体(103)具有第一底面(1032)及第二底面(1033),所述第一底面(1032)沿轴向朝向所述壳体(103)内部凸出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034),所述第一定位柱(1034)开设有通孔(1031);所述第二底面(1033)沿轴向朝向所述壳体(103)内部凸出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036),所述第二定位柱(1036)开设有导向孔(1037);
所述壳体(103)内部设置有撞针(104),所述撞针(104)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尾端及尖端,所述撞针(104)的靠近尖端处插接在所述导向孔(1037)内;所述撞针(104)可在所述壳体(103)内部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当所述撞针(104)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撞针(104)的尾端插接在所述通孔(1031)内以使所述壳体(103)内部与所述密封腔体隔断;当所述撞针(104)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针(104)的尾端与所述通孔(1031)脱离以使所述壳体(103)内部与所述密封腔体连通,并且所述撞针(104)的尖端可穿透所述铝塑膜(102);
所述第一定位柱(1034)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031)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1035);所述第二底面(1033)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038);
所述防爆装置还包括连接盘(105),所述连接盘(105)与所述撞针(1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105)位于所述撞针(104)的中部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3)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103)的轴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106),所述第一弹簧(106)可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弹性伸缩,所述第一弹簧(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盘(10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06)套接在所述撞针(104)上,所述第一弹簧(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03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105)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弹簧(106)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盘(105)的第一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107),所述第二弹簧(107)套接在所述撞针(104)上,所述第二弹簧(107)可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弹性伸缩,所述第二弹簧(107)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0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7)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盘(105)的第二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105)的侧部抵接在所述壳体(103)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盘(105)上开设有第三通气孔(10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101)开设有定位槽(1011),所述防爆装置安装于所述定位槽(10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101)为塑料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3)为金属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5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