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件的锻造设备及其锻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7206.5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5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查昭;陈金勇;陈礼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9/12;B21J9/20;B21J13/02;B21D28/24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徐卫勇 |
地址: | 317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设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铜件的锻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向模锻液压设备和液压驱动系统,所述多向模锻液压设备包括机架、下模(1)、上模(2)、顶部冲压缸(3)、后侧冲压缸(4)、左侧冲压缸(5)和右侧冲压缸(6),上模(2)与下模(1)之间形成模腔,且上模(2)和下模(1)之间还设有后顶销(7)、左顶销(8)和右顶销(9),下模(1)固定于机架上,顶部冲压缸(3)固定于机架上并用于驱动上模(2)的升降,后侧冲压缸(4)固定于机架上并用于驱动后顶销(7)的伸缩,左侧冲压缸(5)固定于机架上并用于驱动左顶销(8)伸缩,右侧冲压缸(6)固定于机架上并用于驱动右顶销(9)伸缩,所述液压驱动系统用于控制顶部冲压缸(3)、后侧冲压缸(4)、左侧冲压缸(5)和右侧冲压缸(6)的运行状态;
所述液压驱动系统还包括供油管路(10)、回油管路(11)、第一Y型三位四通阀(21)、第二Y型三位四通阀(22)、第三Y型三位四通阀(23)、第四Y型三位四通阀(24),第一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第一进液口P、第一工作液口A、第一工作液口B和第一回液口T,第二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第二进液口P、第二工作液口A、第二工作液口B和第二回液口T,第三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第三进液口P、第三工作液口A、第三工作液口B和第三回液口T,第四Y型三位四通阀包括第四进液口P、第四工作液口A、第四工作液口B和第四回液口T,顶部冲压缸(3)包括第一有杆腔(31)和第一无杆腔(32),后侧冲压缸(4)包括第二有杆腔(41)和第二无杆腔(42),左侧冲压缸(5)包括第三有杆腔(51)和第三无杆腔(52),右侧冲压缸(6)包括第四有杆腔(61)和第四无杆腔(62),第一有杆腔(31)与第一工作液口A之间通过第一油路A连通,第一无杆腔(32)与第一工作液口B之间通过第一油路B连通,第二有杆腔(41)与第二工作液口A之间通过第二油路A连通,第二无杆腔(42)与第二工作液口B之间通过第二油路B连通,第三有杆腔(51)与第三工作液口B之间通过第三油路B连通,第三无杆腔(52)与第三工作液口A之间通过第三油路A连通,第四有杆腔(61)与第四工作液口A之间通过第四油路A连通,第四无杆腔(62)与第四工作液口B之间通过第四油路B连通,第一油路B、第二油路B、第三油路B和第四油路B上均设有液控单向阀,第二油路A和第二油路B之间还设有第一滑阀(71),第三油路A和第三油路B之间还设有第二滑阀(72),第四油路A和第四油路B之间还设有第三滑阀(73),第一滑阀(71)、第二滑阀(72)和第三滑阀(73)的出油端均与第一无杆腔(32)的进油端连通,且第一滑阀(71)的出油端与第一无杆腔(32)的进油端之间、第二滑阀(72)的出油端与第一无杆腔(32)的进油端之间及第三滑阀(73)的出油端与第一无杆腔(32)的进油端之间均设有第一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件的锻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销(7)的内部设有第一润滑油腔(81),第一润滑油腔(81)上设有若干与后顶销(7)前端外壁连通的第一导油孔(82),左顶销(8)的内部设有第二润滑油腔,第二润滑油腔上设有若干与左顶销(8)前端外壁连通的第二导油孔,右顶销(9)的内部设有第三润滑油腔,第三润滑油腔内设有上设有若干与右顶销(9)前端外壁连通的第三导油孔,后顶销(7)、左顶销(8)、右顶销(9)上均还设有进油孔(83),各进油孔(8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润滑油腔(81)、第二润滑油腔和第三润滑油腔连通,第二油路B、第三油路A和第四油路B上均还设有控油缓冲缸(100),控油缓冲缸包括依次设置的液压缓冲腔(101)、自润滑调压腔(102)、控油腔(103),液压缓冲腔(101)、自润滑调压腔(102)和控油腔(103)之间通过设有活塞组件实现调节控制,液压缓冲腔(101)上设有连接口(104),各液压缓冲腔(101)上的连接口(104)分别连接于第二油路B、第三油路A和第四油路B上,自润滑调压腔(102)上设有调压孔(105),控油腔(103)上设有进油口(106)和出油口(107),各控油腔(103)上的进油口(106)上均连接有润滑油供油箱(118),各控油腔(103)上的出油口(107)分别与各进油孔(83)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2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