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料输送装置、锅炉系统以及煤料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5872.5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翟文东;张宇;高国栋;赵勇纲;姚伟;汪淑军;范贤;张喜来;白杨;郭洋洲;高磊;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F23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7193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装置 锅炉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煤料输送装置、锅炉系统以及煤料输送方法,属于煤粉锅炉燃烧技术领域。该煤料输送装置包括:黏土储仓,用于储存黏土;给料机,给料机设置于黏土储仓的下游;输煤带,输煤带设置于给料机的下游,且用于输送煤料;称重机构,称重机构设置于输煤带;原煤仓,原煤仓设置于输煤带的下游,且用于容纳混合后的煤料和黏土;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称重机构以及给料机均电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根据称重机构测得的重量控制给料机的工作参数。本申请向煤料中均匀添加成分适宜的天然黏土,解决了现有锅炉结渣、沾污严重的问题,实现了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全烧高碱煤。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煤粉锅炉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料输送装置、锅炉系统以及煤料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高碱煤储量丰富,其典型代表之一是新疆高碱煤。其中准东煤田预测煤炭储量3900亿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高碱煤一般具有极强的结渣、沾污特性,极大威胁燃用高碱煤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目前电站锅炉难以安全纯烧准东高碱煤,常掺烧到厂价格数倍于准东高碱煤的低钠煤,尤其是容积热负荷大于70kW/m3或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的锅炉。为了减缓锅炉结渣、沾污,并降低低钠煤用量,有研究者提出在燃料中添加诸如蛭石、膨润土、硅藻土、菱镁矿、沸石、云母石、氢氧化铝、石英、电石渣、氢氧化钡和氧化铜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制配、运输繁琐,到厂价较贵,经济用量和防结渣沾污之间存在矛盾,尚无法在实际锅炉中持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此外,不同添加剂用量和掺配工艺不同,掺混的均匀性会对防结渣、沾污的安全可靠性产生明显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料输送装置、锅炉系统以及煤料输送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方案抑制锅炉结渣、沾污的效果差、经济性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料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黏土储仓,用于储存黏土;
给料机,所述给料机设置于所述黏土储仓的下游;
输煤带,所述输煤带设置于所述给料机的下游,且用于输送煤料;
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设置于所述输煤带;
原煤仓,所述原煤仓设置于所述输煤带的下游,且用于容纳混合后的所述煤料和所述黏土;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称重机构以及所述给料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根据所述称重机构测得的重量控制所述给料机的工作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系统,包括磨煤机、一次风送风装置、燃烧器、锅炉以及煤料输送装置,所述煤料输送装置为上述的煤料输送装置,所述磨煤机设置于所述煤料输送装置的下游,所述一次风送风装置与所述磨煤机相连通,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磨煤机的下游,所述燃烧器与所述锅炉相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料输送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煤料输送装置,该方法包括:
检测输煤带所输送煤料的重量;
根据所述重量计算给料机的目标工作参数;
控制所述给料机以所述目标参数工作并输送黏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人研究甄选出的黏土,为易得无害的天然物质,添加至煤中能够大幅减轻锅炉结渣、沾污。本申请的称重机构可以获得输煤带所输送煤料的重量,控制机构可以根据该重量调整给料机的工作参数,从而调整黏土的掺配量。因此,该煤料输送装置可以根据输煤带所输送煤料的重量变化实时调整黏土的掺配量,从而实现精准、均匀、可靠掺配,更好地抑制锅炉结渣、沾污现象,从而实现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全烧高碱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5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