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1522.1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波;耿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英菲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4;F01P11/06;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柴油机 发电 机组 散热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主板,所述散热主板的左端表面靠近上侧固设有冷却液进管,所述散热主板的右端表面靠近下侧固设有冷却液出管,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安装有护罩主体,所述护罩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罩板,所述侧罩板的前端表面设置有前罩围板,所述散热主板的下端设置有牵制底板;本发明能够增大了冷却液整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多组散热副板的共同接触,增加热量有效接触面积,将热量高效快速的传递至水箱板中,完成对发电机组的高效节能散热,为产热部位提供保护的同时,可有效阻挡部分空气中的灰尘在设备上的堆积,使得机构能够适用于不同机型的发电机组进行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散热器又叫发动机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是利用冷却液损失热能进行工作的,为了保证内燃机的适当温度,冷却水损失热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靠发动机所带动的水泵来使冷却水在发动机各部位强制循环,冷却液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空气中的装置就是散热器,既散热结构。
市场上的散热机构大都不能有效增加热量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无法完成冷热交换的快速转换过程,不能阻挡部分空气中的灰尘在设备上的堆积,无法适用于不同机型的发电机组进行散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散热机构大都不能有效增加热量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无法完成冷热交换的快速转换过程,不能阻挡部分空气中的灰尘在设备上的堆积,无法适用于不同机型的发电机组进行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主板,所述散热主板的左端表面靠近上侧固设有冷却液进管,所述散热主板的右端表面靠近下侧固设有冷却液出管,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安装有护罩主体,所述护罩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罩板,所述侧罩板的前端表面设置有前罩围板,所述散热主板的下端设置有牵制底板,所述护罩主体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衔接仓口,所述侧罩板的左端表面均匀开设有侧孔槽,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靠近左侧上部固设有左一卡体,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靠近左侧下部固设有左二卡体,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靠近右侧上部固设有右一卡体,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靠近右侧下部固设有右二卡体,所述散热主板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散热前副板,所述散热主板的后端表面中间位置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散热后副板,所述散热主板的内部设置有水箱板,所述水箱板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活性炭板;
所述护罩主体上且位于侧罩板的前端表面靠近上侧固设有第一卡块,所述护罩主体上且位于侧罩板的前端表面靠近下侧固设有第二卡块,所述护罩主体上且与第一卡块对称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护罩主体上且与第二卡块对称设置有第四卡块,所述牵制底板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端表面中间位置均匀开设有调节孔,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伸缩柱台,所述支撑柱的前端且位于调节孔的内侧安装有螺栓卡杆,所述牵制底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柱,所述散热前副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弧槽腔;
所述冷却液进管贯穿散热主板与水箱板内部连通设置,散热前副板通过弧槽腔与水箱板内部连通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罩主体通过第一卡块与右一卡体和第三卡块与左一卡体配合与散热主板活动安装,其中,第二卡块与右二卡体插装设置,第四卡块与左二卡体插装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主板通过伸缩柱台和螺栓卡杆配合与支撑柱活动安装,其中,伸缩柱台通过螺栓卡杆和调节孔配合与支撑柱螺栓安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轮柱通过螺栓杆与牵制底板活动安装,侧孔槽贯穿侧罩板与衔接仓口连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英菲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英菲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