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9279.X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21;H04W4/48;H04W64/00;G01S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宽带 车载 定位 组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公开涉及车辆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方法、装置和设备,所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超宽带(UWB)模块和多个锚点天线,所述多个锚点天线分组设置在车身的各预设安装区,使所述多个锚点天线的信号区域覆盖车辆周围和/或车内的预设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超宽带(UWB)模块的输出端分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不同位置和/或具有不同指向的锚点天线。本公开能够在设置同等数量锚点天线的基础上,减少超宽带(UWB)模块的安装量,提高单个超宽带(UWB)模块的有效使用时间,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其信号峰陡而窄,即使是在嘈杂的多通道环境中,也很容易识别。因此可以满足现在多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需求,尤其适用于密集多径场所的精准定位等,如车辆解锁、车辆自动启动、车内乘客检测、车载无人机操作、自动代客泊车、自动泊车、停车场进入和免下车支付等。目前的车载UWB系统中的锚站由1个UWB模块和1个定位锚点天线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UWB模块是锚站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为满足车辆周围区域及车内的定位需求,需要安装与锚点天线数相同数量的UWB模块,成本高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载定位系统,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方法、装置和设备,能够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超宽带(UWB)模块和多个锚点天线;所述多个锚点天线分组设置在车身的各预设安装区,使所述多个锚点天线的信号区域覆盖车辆周围和/或车内的预设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超宽带(UWB)模块的输出端分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不同位置和/或具有不同指向的锚点天线。
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方法,基于上述的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车辆上各个锚点天线与目标标签间的第一超宽带电波信息,所述第一超宽带电波信息包括各个锚点天线与所述目标标签之间传输的各个第一超宽带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飞行时间;
根据所述预估位置确定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包括至少两个预设安装区内的锚点天线,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锚点天线为其对应预设安装区内的、具有最佳通视条件的锚点天线;其中,所述最佳通视条件根据信号飞行时间、信号强度、以及所述锚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上的车身金属件数量和/或面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控制相应的超宽带(UWB)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的各锚点天线相连接;
获取所述目标标签与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的每个锚点天线之间的第二超宽带电波信息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
根据所述第二超宽带电波信息对所述目标标签进行定位,得到所述目标标签相对于当前车辆的定位位置。
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于超宽带的车载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车辆上各个锚点天线与目标标签间的第一超宽带电波信息,所述第一超宽带电波信息包括各个锚点天线与所述目标标签之间传输的各个第一超宽带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飞行时间;
第一定位锚点天线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超宽带电波信息确定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包括至少两个预设安装区内的锚点天线,所述最佳定位锚点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锚点天线为其对应预设安装区内的、具有最佳通视条件的锚点天线;其中,所述最佳通视条件根据信号飞行时间、信号强度、以及所述锚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上的车身金属件数量和/或面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9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