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28838.5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青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40/02;B60W40/072;B60W40/105;B60W50/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郎海云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动 定位 系统 高危 弯道 路段 转向 分析 提醒 | ||
1.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包括对车辆行驶路段的相应参数测量;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内安装有车辆定位系统,车辆内自配备主处理控制器,主处理控制器内设有存储单元;车辆上装设有位于车体两侧的超声波探测机传感构和位于车头、车位的超声波探测传感机构;车辆上装设有车辆速度传感器和车辆转向角传感器;包括与存储单元进行信息传输的路段区域系统,其特征在于:
存储单元内预设有路形分析内容,路形分析内容中包括有该路段内各节点的路面宽度以及该路段各节点的路段弯曲率;
路段弯曲率中包括预设分析的路段转弯半径以及路段各节点的转弯弦切角;
车辆内的定位系统中包括安装在车辆前部的第一GPS模块和安装在车辆后部的第二GPS模块;
第二GPS模块与第一GPS模块之间的连线方向与转弯路段在该节点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作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转向角度差;
位于车体两侧的超声波探测传感机构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体两侧边界距离进行探测;
位于车体车头的超声波探测传感机构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辆正前方边界距离进行探测;
车辆速度传感器对车辆实时车速进行监测;
转向角度传感器对车辆转向角度进行监测;
分析车辆在当前车速状态下的紧急制动减速时间;
分析车辆在当前车速状态下的安全减速距离;
分析车辆正前方边界距离参数与当前车速状态下的安全减速距离之间的关系,输出转向角度调节警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路段区位系统中包括对平稳路段和高危路段进行预设,在高危路段的路面宽度中预设路面总体宽度参数和路面边界距离参数;
车辆系统中预设车辆本体宽度参数为Da,路面总体宽度参数参数为Ha;
设定车辆在高危路段的狭窄限速为Va,车辆实时行驶速度为Vx;
当Ha≤2Da或Ha≤2.5Da,Vx≥Va时,进行危险速度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车辆刹车动力为Fs,车体的悬挂系统内设置有重力传感器,传感检测分析出当前车体的重量为M;
则存在车辆当前刹车制动加速度a=Fs/M;
则存在紧急制动减速时间T=Vx/a;
则存在车辆制动安全距离L;
设车辆正前方边界距离为Hx;
若HxL,则无转向角度调节警报;
若Hx≤L,则进行转向角度调节警报输出,提醒驾驶员进行方向盘角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车辆的存储单元内存储有路段路面噪点样本;
车体两侧的超声波探测机传感构将传感到的声波进行反射波分析,分析出当前区域的噪点信息,并将该区域的噪点信息与路段路面噪点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出当前路面边界位置,计算当前车体与路段边界的距离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车体两侧的超声波探测机传感构倾斜向下设置;
车体两侧设置有用于横向探测车体周围横向车辆、物体的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采用光电距离传感器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车体车头的超声波探测传感机构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辆正前方区域进行声波探测,并与车辆存储单元中的路段路面噪点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车辆正前方区域的路面边界位置,取车体车头的超声波探测传感机构检测范围的中位区域值作为车体正对边界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系统的高危弯道路段转向分析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
车辆前部的第一GPS模块和安装在车辆后部的第二GPS模块安装在车辆车体的同一对称轴线方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青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青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8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