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5659.6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捷城;路林海;张昆;王永吉;刘家海;刘瑞琪;严士海;陈振兴;武朝军;周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4;E02D5/30;E02D5/46;E02D19/18;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区间 预制 叠合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施工领域,包括箱涵和分布在箱涵两侧的预制桩,预制桩侧面第一预留槽内设有第一锚筋,箱涵侧面第二预留槽内设有第二锚筋;第一锚筋延伸至第二预留槽内与箱涵结构筋连接,第二锚筋延伸至第一预留槽内与预制桩结构筋连接,通过将围护结构和区间主体结构进行工厂化预制,临时围护结构在完成围护工作后,能够作为永久结构与箱涵进行结合,通过预留的锚筋结构实现与对侧结构筋的固连,达到预制方桩围护与区间主体的永临叠合,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薄箱涵主体结构的侧墙厚度,并提高施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基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成为了公共交通发展的主导。在其线路敷设方式为浅埋或超浅埋的区段,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现有施工方法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制箱涵拼装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进行基底垫层施工、钢筋现场布设绑扎、架设模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养护、拆模等过程,施工工序较为繁琐,劳动力强度大,施工工期较长,其环保性较差。
发明人发现,目前在进行预制箱涵拼装结构施工时,施工步序一般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待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做垫层,进行预制箱涵拼装施工。其弊端表现为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难以保证,易出现径缩和夹泥问题,施工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等待龄期强度需耗费工期,基坑围护结构仅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在箱涵完成后废弃,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将围护结构和区间主体结构进行工厂化预制,临时围护结构在完成围护工作后,能够作为永久结构与箱涵进行结合,通过预留的锚筋结构实现与对侧结构筋的固连,达到预制方桩围护与区间主体的永临叠合,在满足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薄箱涵主体结构的侧墙厚度,并提高施工速度。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箱涵和分布在箱涵两侧的预制桩,预制桩侧面第一预留槽内设有第一锚筋,箱涵侧面第二预留槽内设有第二锚筋;第一锚筋延伸至第二预留槽内与箱涵结构筋连接,第二锚筋延伸至第一预留槽内与预制桩结构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桩沿箱涵侧壁间隔布置有多个,沿预制桩轴线方向上,每个预制桩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预留槽,均设有第一锚筋,箱涵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预留槽,均设有第二锚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桩结构筋包括相互连接第一纵筋和第一横筋,第二锚筋穿过第一纵筋连接第一横筋;箱涵结构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纵筋和第二横筋,第一锚筋穿过第二纵筋连接第二横筋。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明挖区间预制箱涵叠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施工位置将预制桩置入设计位置,结合预制桩施做桩间止水帷幕;
进行分层逐步开挖,直至基底设计标高处,施作垫层,期间施作混凝土支撑;
吊装预制箱涵至基坑底部设计位置,其侧面预留槽与预制桩的预留槽对应;
预制桩预留槽内的第一锚筋延伸至箱涵预留槽内,末端弯折连接箱涵结构筋,箱涵预留槽内的第二锚筋延伸至预制桩预留槽内,末端弯折连接预制桩结构筋;
对每一预留槽的锚筋与对应的结构筋连接,箍住相应的结构筋,施加箱涵的纵向预应力张拉结构并锚固;
浇注混凝土在在预制桩和箱涵之间形成混凝土槽,密实填充预制桩与箱涵之间的槽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5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假发套
- 下一篇:绿色环保的水性钴盐橡胶促进剂制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