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面导湿涤丙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21986.4 | 申请日: | 2020-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5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辉;钟兴东;何诗传;林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万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00;D03D21/00;D06L1/14;D06P3/85;D06P5/1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面 导湿涤丙 面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单面导湿涤丙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织造冷堆退浆溢流染色还原清洗脱水开幅吸湿排汗定型。其中织造以涤纶为经纱、涤纶与丙纶为纬纱织造出纬二重组织,其中正面为平纹组织,背面为提花组织,纬纱中的涤纶与丙纶用纱量比例为2︰1;吸湿排汗定型步骤从定型槽经过润湿吸湿排汗剂TF‑620后再经轧车充分挤压,然后进入烘箱,温度*速度*风量*超喂参数设定为(125~135℃)*(25~30M/min)*(1400~1600cfm)*(3%~5%)。本发明制备工艺赋予了涤丙面料优异的吸湿性和速干性,且在多次洗涤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的速干性能,保持干爽透气,同时抗菌效果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面导湿涤丙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运动或天气炎热,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形成汗水,衣服因汗水而变得潮湿,潮湿的衣服穿在身上容易感冒。居家时可以及时更换湿衣服,如果在户外就没有条件及时更换。而对于小孩,缺乏健康安全意识,潮湿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会及时更换,更易产生感冒的可能。为此,有必要研究开发出一种满足市场需要、既能吸汗又能保持干爽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导湿涤丙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单面导湿涤丙面料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
步骤1、织造:以涤纶为经纱、涤纶与丙纶为纬纱织造出纬二重组织,其中正面为平纹组织,背面为提花组织,纬纱中的涤纶与丙纶用纱量比例为2︰1;
步骤2、冷堆退浆:将步骤1织造而得的涤丙胚布退卷平整的从内装有55℃~65℃的第一退浆液的料槽经过,转速8圈/min~12圈/min,再经轧车充分润湿,然后打成一卷,室温堆置24小时~30小时;将冷堆好的胚布直接进染缸退浆,染缸内有第二退浆液,温度*车速为温度(92℃~98℃)*(25M/min~35M/min);
步骤3、溢流染色:浴比1:(10~15),按设定好的升温曲线进行染色,保温结束后再按1.5℃/min~2.0℃/min降至60℃~70℃,直接排液,进冷水洗布;
步骤4、还原清洗;
步骤5、脱水开幅;
步骤6、吸湿排汗定型:涤丙胚布从定型槽经过润湿后再经轧车充分挤压,轧车压力2.0Kg/cm2~2.5Kg/cm2,定型槽内为18g/L~25g/L的吸湿排汗剂TF-620;然后进入烘箱,温度*速度*风量*超喂参数设定为(125℃~135℃)*(25M/min~30M/min)* (1400cfm~1600cfm)*(3%~5%)。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涤丙胚布经纱捻度171T/m,胚布纬纱捻度82T/m,平方米克重为180。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涤纶经纱采用P150D/144F FD DTY高弹丝,所述步骤1中的涤纶纬纱采用P150D/144F FD DTY高弹丝,所述步骤1中的丙纶纬纱采用PP150D/144F黑白丙纶丝DTY并网。
其中:所述第一退浆液由55g/L~65g/L片碱、20g/L~25g/L退浆剂TF-127、 18g/L~20g/L精练乳化剂120C、4g/L~6g/L渗透剂TF-JFC配制而成。所述第二退浆液由 35g/L~45g/L片碱、10g/L~15g/L退浆剂TF-127、10g/L~15g/L精练乳化剂120C、 4g/L~6g/L渗透剂TF-JFC配制而成。所述步骤2的退浆终点判断方法为按照织物重量计,用质量浓度为3%的阳离子翠蓝XF浸泡退浆后的胚布,5min取出来看布面染色效果是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万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晋江万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