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速效制剂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16820.3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应征;鲁翠涛;姚情;徐荷林;李欣泽;余润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47/34;A61K47/36;A61K47/24;A61K47/10;A61P9/12;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肺动脉 高压 靶向 治疗 速效 制剂 | ||
本发明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速效制剂是由基础溶液和一氧化氮微泡组成。基础溶液的组分包括聚谷氨酸、羟乙基淀粉和血管活性肠肽,聚谷氨酸和羟乙基淀粉的质量比为1∶10,血管活性肠肽6mg/L。一氧化氮微泡是由蛋黄磷脂和泊洛沙姆为泡膜材料包裹一氧化氮气体形成的泡囊组成,蛋黄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1∶20,粒径范围为6~10μm。本发明的速效制剂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制剂,特别涉及一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速效制剂。
背景技术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指肺动脉压力超过一定界限值,主要以肺血管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外膜增厚伴中度炎症浸润、原位血栓和丛状病变为特征。肺动脉高压定义为在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25mmHg(1mmHg=0.133kPa)。多细胞、血管损伤使肺动脉重构,限制肺动脉血流,使得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导致右心后负荷增大,引起右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作为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由各种因素引起,其细胞和分子信号传导机制尚未明确。尽管药物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至今肺动脉高压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应用肺血管舒张药治疗肺动脉高压,但是这些药物不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肺循环,因而作用效果有限。此外,蛋白药物血管活性肠肽(VIP)也具有肺动脉高压缓解效果,但单用血管活性肠肽的效果不佳,可能与其缺乏靶向性和渗透性有关。
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对于肺动脉高压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一氧化氮作为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因子,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具有很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其动脉扩张的程度大于静脉,且不影响体循环阻力,有希望成为理想的肺血管降压药。
已有报道的用于补充体内一氧化氮的方法多是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化合物,例如他汀类药物、精氨酸等。这些一氧化氮供体化合物通过体内复杂的生物酶等作用才能产生出一氧化氮分子。但是这些一氧化氮供体化合物给药剂量较高,产生的一氧化氮分子无法迅速浓集于肺动脉部位起效,全身副作用较大,存在潜在安全性问题。
直接应用一氧化氮分子进行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其作用发挥的最好,安全性也最高。但是一氧化氮分子是气体形态,一氧化氮气体(NO)微溶于水,在20℃的水中溶解度仅为5.6×10-3g/L(相当于0.186μmol/L),无法直接制成普通药物制剂。
因此,虽然一氧化氮对肺动脉高压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但是一氧化氮作为气体,目前尚未见到能将一氧化氮气体高效携载于药物制剂并进行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报道。因此,制备高效携载一氧化氮气体的肺动脉高压制剂是实现肺动脉高压的高效治疗的限制性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即:缺乏高效携载一氧化氮气体的肺动脉高压治疗制剂)提供一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速效制剂,为保证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满足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要求。
本发明人发现蛋黄磷脂和泊洛沙姆为泡膜材料包裹一氧化氮气体形成的6~10μm微泡具有高效携载一氧化氮的能力。此外,本发明人发现,一氧化氮微泡的浓度和粒径对于其发挥肺动脉高压的安全和靶向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一氧化氮微泡在肺动脉局部的黏附起效,需要一种与血管壁具有高亲和力的介质。此外,血管活性肠肽(VIP)与一氧化氮分子之间也具有协同效果,但是如何发挥这些组分的协同作用,形成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制剂目前尚未见的研究报道。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本发明人将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各项有利因素有机结合,形成本发明的一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速效制剂,该速效制剂是由基础溶液和一氧化氮微泡组成。
上述的基础溶液的组分包括聚谷氨酸、羟乙基淀粉和血管活性肠肽,聚谷氨酸和羟乙基淀粉的质量比为1∶10,血管活性肠肽6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6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