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15076.5 | 申请日: | 2020-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军;王志强;孙敬善;吴泽华;杨会军;伦恒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寿光金玉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03/10 | 分类号: | C09J103/10;C09J103/06;C08B3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淀粉 制备 再湿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涉及再湿胶生产技术领域。该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好生产所需要的化学品氧化剂、酯化剂,调整溶液pH值,按要求浓度配制好待用;S2、在反应罐中配制浓度为38%的玉米淀粉乳或直接使用玉米淀粉乳,搅拌均匀后调整温度至15‑35℃;S3、先调整玉米淀粉乳的pH值至10‑12,然后按玉米淀粉绝干量34‑40%的比例加入氧化剂。本发明,以来源广泛的玉米淀粉为原料,替代了现有的合成树脂和天然高分子物质,经复合变性处理后,作为再湿胶的主原料直接制备或再加入一些辅助剂生产的再湿性胶粘剂,不但价格较低,原料来源广泛,且具有粘接力强、流变性好、剥离强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湿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再湿性胶粘剂是指将其涂布于基体(如牛皮纸)上,在干燥条件没有粘附性,需要时用水润湿使之复粘,产生粘结力的胶粘剂,主要应用于粘贴壁纸、邮票标签、信封封口,纸胶带的生产,还广泛应用于纸盒的封边,纸箱的封装,胶合板制造业中对单板的封边以及单板的拼接等。
目前,国内外制备再湿胶采用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合成树脂,如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乳胶,羧甲基纤维素盐,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糊精-丙烯酸(或丙烯酸钠)共聚物、糊精-丙烯酰胺共聚物等,另一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某些无机化合物,如骨胶、皮胶、阿拉伯胶、桃胶、海藻胶.糊精,可溶性淀粉和水玻璃等,但是,这些再湿胶原料中,共聚物和合成树脂类价格昂贵,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则初粘力低,润湿速度慢,易于发霉变臭,所以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玉米淀粉制备再湿胶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好生产所需要的化学品氧化剂、酯化剂,调整溶液pH值,按要求浓度配制好待用;
S2、在反应罐中配制浓度为38%的玉米淀粉乳或直接使用玉米淀粉乳,搅拌均匀后调整温度至15-35℃;
S3、先调整玉米淀粉乳的pH值至10-12,然后按玉米淀粉绝干量34-40%的比例加入氧化剂;
S4、继续添加碱性溶液调整玉米淀粉乳pH值;
S5、氧化反应2小时后,取样检测氧化淀粉粘度指标,粘度达到要求范围300mPas后,按0.01%的量加入还原剂停止反应,并对玉米淀粉乳降温至24-34℃;
S6、用碘化钾试纸检测玉米淀粉乳无氧化性后,调整pH值至10-12,按规定量添加酯化剂进行酯化反应,添加过程中继续保持pH值为8.5-10.5;
S7、添加完成后,检测达到要求取代度0.08后,往玉米淀粉乳中加酸性溶液调整pH值;
S8、将反应完成的玉米淀粉乳进行脱水、烘干、包装得成品。
优选的,所述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次氯酸钠、双氧水。
优选的,所述酯化剂包括但不限于醋酸乙烯、醋酸酐。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调整后的PH值保持为8.5-10.5。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还原剂为焦亚硫酸钠。
优选的,所述步骤7添加的酸性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调整后的PH值保持为5.5-6.5。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寿光金玉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寿光金玉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5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