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12253.4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谷湘煜;杨利萍;梁洪军;樊波;何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27/00;A62C31/02;A62C31/28;A62C37/00;G07C1/2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郝迎宾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灭火 功能 变电站 轮式 巡检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包括灭火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由单片机实现,所述单边机装载有图像识别系统,连接有信号发射器、热成像摄像头、电机和电源,所述热成像摄像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可以旋转,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喷头、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过渡仓。本发明结构简单,巡检范围广,具有自动灭火功能,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面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重要场所,其具有电压大,环境复杂,易发生火灾的特点。而变电站的火灾是相比之下是发生最为频繁的,目前的巡检机器人只是能将火源信号发送给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来处理和进行预防措施,这大大增加了变电站的危险系数,且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火源,可能会发生相当严重的火灾,甚至是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不具备自动灭火功能导致变电站火灾发生时处理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解决了火灾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包括车身和单片机,所述车身上方安装有热成像摄像头、灭火装置,所述单片机装载有图像识别系统,所述热成像摄像头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架安装在车身上方左右两端,所述支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喷头、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过渡仓,所述喷头呈蜂窝状排列,所述第一储存仓放置用于灭火的干粉,所述第二储存仓放置用于灭火的纯水,所述第一储存仓和第二储存仓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压管,所述加压管上设置有通过绳索连接的与之配合使用的堵头,所述第一储存仓和第二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储存仓顶盖。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型号可以为SPCA563B,输入端口连接电源、热成像摄像头,输出端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机、信号发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型号可以为EDSMT-2T110-020A,可以通过单片机写入的程序控制支架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的顶部和储存仓顶盖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的顶部和储存仓顶盖中间安装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储存仓、第二储存仓由挡板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呈凹状。
进一步地,所述加压管远离第一储存仓和第二储存仓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内螺纹,所述堵头设置有与加压管的锥形内螺纹相配合使用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储存仓和第二储存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设置了自动灭火装置,可以在变电站发生火灾时火源较小时,及时有效的进行灭火处理,大大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
2、本发明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采用两个储存仓分别储存灭火原料干粉和纯水,轮式巡检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其正确的灭火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及时、安全的进行灭火处理。
3、本发明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安装热成像摄像头的支架可以通过齿轮带动旋转,其大大增加了巡检机器人的巡检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2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