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2064.7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茂;张长荣;孙彦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瑞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7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系统 自动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空调系统与车载电瓶的输出端连接,车载电瓶的输入端与燃油动力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检测车厢内温度T,当车厢内温度T与设定温度Ts的差值△T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差△Ts1时,控制压缩机及冷凝风机按快速降温模式工作;S2、当车厢内温度T及设定温度Ts的差值△T小于第一设定温差△Ts1,且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差△Ts2时,控制压缩机及冷凝风机按匀速降温模式工作;S3、当车厢内温度T及设定温度Ts的差值△T小于第二设定温差△Ts2时,控制压缩机及冷凝风机按按保温模式工作。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逻辑控制合理,有利于提升空调效率,降低油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重视。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都是依靠手动调节,选择低档运行,温度很长时间无法下降,选择中高档运行,温度又会一直下降,当车厢人的人感觉过冷时,还需要再次手动调节降低档位,用以提升车厢内的温度。不但车厢内的舒适度较差,而且调节麻烦。
另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燃油汽车排放的废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一大元凶。现有汽车燃油发动机,通过皮带直接与空调压缩机上的离合器连接传动,带动空调压缩机运转进行制冷,汽车车厢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决定离合器是否启动空调压缩机运转。由于燃油发动机是直接驱动制冷压缩机,在燃油发动机的运转速度处于低速时段时,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低,带动空调压缩机制冷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油,也会影响发动机动力,经测试燃油汽车的空调耗油量约占整车耗油量的30%以上,尤其燃油汽车发动机在低速时耗油量所占比例更高。同时,压缩机的转速跟发动机转速相关,无法根据实际温度需求调节转速,无法实现变频。当发动机停止工时,空调无法运行。
为了满足怠速(低速)下制冷量的需要,必须选择大排量压缩机,而当车辆运行时发动机转速提高,车厢内温度维持所需的制冷能力却变小,空调系统只能通过压缩机的开停调节车厢内温度,此过程中冷媒以相对过大的流量通过换热器,导致换热器散热效率低,同时每次启动需要重新建立系统压力造成“系统开关”损失,压缩机频繁开停导致这部分损失严重,这些都导致空调系统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结构简单,且有利于提升空调效率,大幅降低油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汽车空调系统。
本发明另一个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逻辑合理,可以有效提升空调舒适性,且有利于提升空调效率的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与车载电瓶的输出端连接,车载电瓶的输入端与燃油动力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风机、蒸发风机、节流元件及变频控制器,所述压缩机、冷凝风机、蒸发风机及变频控制器与车载电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控制压缩机、冷凝风机、蒸发风机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变频控制器具有车速监控模块,与车速检测装置连接,车速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车速所在区域范围控制冷凝风机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所述燃油动力模块包括燃油发动机、发电机和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与车载电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离合器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吸合或脱开实现向车载电瓶充电或停止充电。
进一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具有发电控制模块,与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连接,发电控制模块预先存储有最低设定转速,当发动机转速等于或大于最低设定转速时控制离合器吸合向车载电瓶充电,当发动机转速小于最低设定转速时控制离合器脱开停止向车载电瓶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瑞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瑞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20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