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0565.1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成书 |
主分类号: | C01C1/10 | 分类号: | C01C1/10;C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2301 山西省吕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厂 采用 系统 氨水 提取 工艺 装置 | ||
1.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温度为25-30℃的原料氨水经过换热器2后,原料氨水的温度升至60-70℃,再经过加热器3后,原料氨水的温度升至80-90℃,进入分解器10,通过分解器10底部的加热机构再加热,原料氨水中的H2S和CO2析出,并将原料氨水送入到蒸氨塔4进行蒸氨,蒸出的氨汽和大量的水蒸汽从蒸氨塔4顶进入分缩器5,经分缩器5降温,将大部分水蒸汽冷凝下来回蒸氨塔4,氨浓度高的汽相进入汽液分离器11,再进一步分离,将汽相中的水蒸汽尽可能多的冷凝下来的回流液返回蒸氨塔4复蒸,汽相进入冷凝冷却器12形成氨含量为18-20%的浓氨水,进入浓氨水槽13,供用户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分解器10底部的温度为92-100℃,分缩器5出口的氨气温度为88-92℃,冷凝冷却器12出口的浓氨水温度为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蒸氨塔4顶部的温度为100-102℃,蒸氨塔4底部的温度为100-103℃,蒸氨塔4顶部的压力≦0.25㎏/㎠,蒸氨塔4底部的压力≦0.35㎏/㎠,蒸氨塔4塔顶的氨气含氨量为5-8%,蒸氨效率为97-99%,直接汽耗量为160-200㎏/㎥的原料氨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氨水是经过干馏工段、冷凝工段、脱硫工段、洗氨工段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馏工段,是将含氨的精煤,在焦炉里进行干馏后,氨和其他杂质从煤里析出,大部分的氨和其他杂质进入煤气中,形成氨含量为5-6g/㎥的煤气,少部分的氨进入循环氨水,循环氨水量不断增加形成氨含量为0.6-0.8%的剩余氨水,剩余氨水通过冷凝工段后直接送到洗氨工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工段,是将氨含量为5-6g/㎥的煤气经过冷凝冷却器后脱萘,冷却后的煤气温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硫工段,是将冷凝工段后的煤气采用PDS脱硫法进行脱硫,去除煤气中的硫化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氨工段,是将脱硫工段后的煤气进入洗氨塔,利用氨含量为0.01-0.03%的蒸氨废水、氨含量为0.6-0.8%的剩余氨水和工业用水进行洗涤,形成氨含为0.5-1.0%的原料氨水。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工艺所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焦化厂采用蒸氨系统浓氨水的提取装置,包括原料氨水槽1、换热器2、加热器3、蒸氨塔4,其特征在于,在蒸氨氨解工艺中的蒸氨塔4之前增加一台分解器10,在分缩器5后拆除氨分解炉6、尾气冷却塔7和冷却塔循环泵8,采用汽液分离器11、冷凝冷却器12、浓氨水槽13和浓氨水泵14替代,所述原料氨水槽1的进口端连接洗氨工段的出口端,原料氨水槽1的出口端与换热器2的第一进口端之间设有原料泵9连接,换热器2的第二出口端与蒸氨塔4底部的第一出口端相连接,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端为蒸氨废水出口端,换热器2的第二出口端与加热器3的第一进口端相连接, 加热器3的第二进口端为蒸汽进口端,加热器3第一出口端为冷凝水出口端,加热器3第二出口端与分解器10的第一进口端连接,分解器10的第二进口端为原料氨水进口端,分解器10顶部的第一出口端为汽态逸出口端,分解器10底部的第三进口端为蒸汽进口端,分解器10底部的第二出口端为冷凝水出口端,分解器10底部的第三出口端与蒸氨塔4的第一进口端连接,蒸氨塔4底部的第一出口端为蒸氨废水出口端,蒸氨塔4底部的第二进口端为蒸汽进口端,蒸氨塔4的第三进口端与汽液分离器11的第一出口端相连接,蒸氨塔4的顶部连接分缩器5,分缩器5的第一进口端为循环冷却水进口端,分缩器5的第一出口端为循环冷却水出口端,分缩器5的第二出口端与汽液分离器11的第一进口端相连接,汽液分离器11的第一出口端为回流液出口端,汽液分离器11的第二出口端与冷凝冷却器12的第一进口端相连接,冷凝冷却器12的第二进口端为循环冷却水进口端,冷凝冷却器12的第一出口端为循环冷却水进口端,冷凝冷却器12的第二出口端,与浓氨水槽13的进口端相连接,浓氨水槽13的出口端连接浓氨水泵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成书,未经赵成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5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