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及截齿失效的智能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08896.1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能文;黄灿;郭继荣;毛先柏;孙平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信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26 | 分类号: | G01B7/26;G01V3/00;G01M13/00;G05B19/042;E21C3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黄河北路延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检测 失效 方法 | ||
1.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包括截齿本体(1)、设置在截齿本体(1)上端面中心的合金头(2)、感应导线(7)、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和与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相对应的接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齿本体(1)上设置有小孔(3),所述截齿本体(1)上环绕设置有导线槽(4),所述导线槽(4)首尾两端与小孔(3)相连通,所述导线槽(4)宽为2~2.5mm,深为7~9mm,距离合金头(2)底部6~8mm,所述小孔(3)孔深10~12mm,直径为12~12.1mm,且位于导线槽(4)下方,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植入小孔(3)内,所述感应导线(7)植入导线槽(4)内,并与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包括电源、单片机电路和信号发送天线,所述电源与单片机电路相连通,所述单片机电路与感应导向相连通,所述单片机电路与信号发送天线相连通,所述接收器(9)由单片机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报警模块组成,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单片机模块相连通,所述报警模块与单片机模块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齿本体(1)、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和接收器(9)以个体为单位进行了连续编号,且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与其对应的接收器(9)编号相同,所述截齿本体(1)编号与植入到该截齿本体(1)上的小孔内的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编号相同,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按编号连续植入到截齿本体(1)内,所述截齿本体(1)按编号沿截齿安装螺旋线连续安装在掘进机的炮头上,所述接收器(9)按编号连续安装在掘进机操作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线(7)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耐高温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和接收器(9)之间为无线传输,有效传输距离为3~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包裹在一层保温碳毡内,包裹保温碳毡后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整体直径为11~12mm,高为8~10mm,所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先通过液体胶将其与小孔(3)内壁胶合,再通过低温锡焊将其封闭在小孔(3)内,所述感应线直径为0.33~0.35mm,所述感应导线(7)通过低温锡焊封闭在导线槽(4)内。
7.一种截齿失效的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收集正常使用失效的截齿,数量至少为10000只,再测量统计截齿失效极限位置和极限失效深度;
步骤2:在截齿失效位置范围开凿导线槽(4),在截齿本体(1)上开凿小孔(3),所述导线槽(4)深度最大值截齿失效极限深度重合,所述小孔(3)位置位于导线槽(4)下方4mm;
步骤3:将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和感应导线(7)植入,并封闭到截齿本体(1)上的小孔(3)和导线槽(4)内组成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再将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按编号数字沿截齿安装螺旋线连续安装在掘进机的炮头上,掘进机正常工作,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不断磨损,感应导线(7)被磨断,其状态反馈到信号处理与发送模块(8)中的单片机电路中,单片机电路经过数据处理,通过信号发送天线发出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到接收器(9),接收器(9)中的单片机模块通过与之相连的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信号后,再进行数据处理,然后驱动与单片机模块直接相连的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
步骤4:接收器(9)发出报警信息,设备停机找到已经失效的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并换下该失效带智能检测失效的截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截齿失效的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信息为声或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信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信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88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平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设定停止焊接温度的钎焊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