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4658.3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8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袁博;明平象;阳夏冰;于来宝;张涛;王博君;陈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件 转换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属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包括底座,底座固定于相邻工位之间,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本体,本体上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滑道一、滑道二、滑道三,滑道一、滑道二、滑道三上分别滑动设置有安装架一、安装架二、安装架三,安装架一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一,固定架一上设置有爪夹一和爪夹二,安装架二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二,固定架二上设置有爪夹三和爪夹四,安装架三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三,固定架三上设置有爪夹五和爪夹六。本发明具有最多能够将两个工件实现在三个工位的切换,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生产线工件多为人工取件并将工件转移至下一工位上,该种人工取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且取件过程的时间难以统一控制,导致工件后续加工的品质不一。
随着自动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了提升加工的速率和产量,虽然近年来出现了采用机械手转移工件和料盘的生产模式,但是所使用的机械手进行工件抓取时使用一套工件夹手进行抓取时占用操作空间较大,交替切换工作使得工件转移时间加长,致使影响工作效率,同时,这些现有的取物手抓结构比较复杂,制作困难,生产成本高,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本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具有最多能够将两个工件实现在三个工位的切换,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工件工位转换的组件,包括底座,底座固定于相邻工位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本体,本体上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滑道一、滑道二、滑道三,滑道一、滑道二、滑道三上分别滑动设置有安装架一、安装架二、安装架三,所述的安装架一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一,固定架一上设置有爪夹一和爪夹二,安装架二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二,固定架二上设置有爪夹三和爪夹四,安装架三上转动设有固定架三,固定架三上设置有爪夹五和爪夹六;
所述的爪夹一包括爪一、爪二、壳一、壳二,所述的固定架一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一,壳一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一上,壳一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二,爪一固定在转轴二上,所述的固定架一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三,壳二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三上,壳二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四,爪二固定在转轴四上,所述的爪夹二包括爪三、爪四、壳三、壳四,所述的固定架一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五,壳三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五上,壳三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六,爪三固定在转轴六上,所述的固定架一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七,壳四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七上,壳四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八,爪四固定在转轴八上;
所述的爪夹三包括爪五、爪六、壳五、壳六,所述的固定架二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九,壳五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九上,壳五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爪五固定在转轴十上,所述的固定架二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一,壳六的一端固定在转轴十一上,壳六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二,爪六固定在转轴十二上,所述的爪夹四包括爪七、爪八、壳七、壳八,所述的固定架二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三,壳七的一端固定在转轴十三上,壳七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四,爪七固定在转轴十四上,所述的固定架二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五,壳八的一端固定在转轴十五上,壳八的另一端内通过轴承转动有转轴十六,爪八固定在转轴十六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未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
- 下一篇:一种电容型套管局部放电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