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高精度村落数字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8881.1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9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宁;陈东;来思渊;王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K9/00;G06T5/50;H04L29/08;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方威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依托 数据 计算 建立 高精度 村落 数字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高精度村落数字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村落的系统的照片信息;(2)读取预存储的与村落数字模型相关的照片信息;(3)对所述照片信息进行校验;(4)当校验成功后,将所述照片转换为云计算平台能够识别的照片格式;(5)在转换格式后的照片中选择部分照片进行图像合成,获取合成后的照片;(6)将合成后的照片上传至云计算平台,同时还需要发送通知消息至摄影测量解算员对应的移动终端;而摄影测量解算员通过与之对应的移动终端,接收到需要结算的项目通知消息后,首先利用移动终端下载合成后的照片;利用Python脚本调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解算,获得村落的数字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村落的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了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高精度村落数字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乡村振兴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于农村地区变革而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通过建设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能联动三产,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有效实现乡村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而打造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能够将村落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村落规划、改造与保护过程中,建立高精度的村落数字模型,对于规划、改造与保护工程具有巨大的帮助,免去了大量的人工作业,省时省力。但是,目前大型村落的数字建模作业,工程量大,工序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高精度村落数字模型的方法,获得高精度的村落数字模型,对于规划、改造与保护工程提供巨大的帮助,便于设计人员清楚的了解村落结构与面貌,免去了工程中大量的人工作业,省时省力。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依托与大数据与云计算,显著缩减工程量,简化工序,达到快速且高精度建模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高精度村落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村落的系统的照片信息;
(2)读取预存储的与村落数字模型相关的照片信息;
(3)对所述照片信息进行校验;
(4)当校验成功后,将所述照片转换为云计算平台能够识别的照片格式;
(5)在转换格式后的照片中选择部分照片进行图像合成,获取合成后的照片;
(6)将合成后的照片上传至云计算平台,同时还需要发送通知消息至摄影测量解算员对应的移动终端;而摄影测量解算员通过与之对应的移动终端,接收到需要结算的项目通知消息后,首先利用移动终端下载合成后的照片;利用Python脚本调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解算,获得村落的数字模型。
优选后,获取村落的系统的照片信息,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得,航拍获得的照片要求清晰无模糊区域。
优选后,在航拍之前,将村落依次划分为不同区块,对不同区块依次拍摄照片,并按照顺序进行存储。
优选后,对所述照片信息校验失败时,发出提醒消息,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提醒消息删除校验失败的照片,且重新拍摄。
优选后,所述在转换格式后的照片中选择部分照片进行图像合成,获取合成后的照片之前,包括有以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合成照片需求,在转换格式后的照片中选择与所述合成照片需求相匹配的部分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8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