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防滑控制方法、第一防滑主机、第二防滑主机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4896.0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孟繁辉;韩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B61L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志海 |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防滑 控制 方法 第一 主机 第二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滑控制方法、第一防滑主机、第二防滑主机及系统,第一防滑主机根据第一主机状态、双通道速度传感器的第一通道状态和防滑排风阀的第一线圈组状态,确定第一故障信息;若第一故障信息指示第一防滑主机和与其相连的设备正常,第一防滑主机向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第一正常信号,根据转向架车轴的速度控制第一防滑排风阀和第二防滑排风阀;若第一故障信息指示第一防滑主机或与其相连的设备异常,向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第一故障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的第二正常信号时,向第二防滑主机发送转移信号,使第二防滑主机接管所有的防滑排风阀。通过设置双重防滑主机对轨道车辆进行车辆防滑控制,提高轨道车辆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防滑控制方法、第一防滑主机、第二防滑主机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车辆成为最为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轨道车辆中通常设置有相应的防滑控制系统,为轨道车辆提供防滑控制,防滑控制系统通常由1个防滑主机、设置在转向架车轴的防滑排风组件和测速组件构成。
目前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若防滑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会使轨道车辆丧失或降低防滑控制性能,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性能较低,并且在防滑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停止轨道车辆的运营,轨道车辆的可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防滑控制方法、第一防滑主机、第二防滑主机及系统,以解决目前对轨道车辆进行防滑控制的方式存在的轨道车辆安全性能低和轨道车辆可用性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车辆防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第一防滑主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防滑主机的第一主机状态、N个双通道速度传感器的第一通道的第一通道状态和N个防滑排风阀的第一线圈组的第一线圈组状态,N为正整数,N个所述双通道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轨道车辆的N个转向架车轴上,N个所述防滑排风阀分别设置于N个所述转向架车轴上;
根据所述第一主机状态、所述第一通道状态和所述第一线圈组状态,确定第一故障信息;
若所述第一故障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主机状态、所述第一通道状态和所述第一线圈组状态正常,向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第一正常信号;
根据每个所述转向架车轴的速度信息,控制N个所述防滑排风阀中的第一防滑排风阀和第二防滑排风阀;
若所述第一故障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主机状态、所述第一通道状态和所述第一线圈组状态中的一个或多个异常,向所述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第一故障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防滑主机发送的第二正常信号,所述第二正常信号由所述第二防滑主机根据第二故障信息发送,所述第二故障信息由所述第二防滑主机根据所述第二防滑主机的第二主机状态、N个所述双通道速度传感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二通道状态和N个所述防滑排风阀的第二线圈组的第二线圈组状态确定得到;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正常信号,向所述第二防滑主机发送转移信号,使所述第二防滑主机接管所有的所述防滑排风阀。
优选的,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转向架车轴的速度信息,控制N个所述防滑排风阀中的第一防滑排风阀和第二防滑排风阀,包括:
针对每一转向架车轴,确定所述转向架车轴与其它每一转向架车轴之间的速度差;
若所述速度差大于阈值,确定所述转向架车轴出现滑行,利用N个所述防滑排风阀中的第一防滑排风阀和第二防滑排风阀,控制所述轨道车辆的制动力。
优选的,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正常信号,根据每个所述转向架车轴的速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防滑排风阀和所述第二防滑排风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