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562.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7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芮建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金方圆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5/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导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该种铜铝复合导线,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铜包覆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16%—58%,复合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0.5%—3%,铝芯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40%—80%;其制备方法步骤为:惰性气体保护下,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杆的铜包铝型材;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拉制形成铜包铝线,拉丝时拉丝模温度300℃—450℃;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轧制压力10MPa—100MPa,并通过在线感应退火。制得的铜铝复合导线扩散层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压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铝复合导线尤其铜铝复合导线是一种双金属复合异形导线,其用于替代纯铜导线,可以广泛应用于中低压发电、输变配电、电机、大中型风力发电等领域,与纯铜导线相比,铜铝复合导线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基本相同,而成本大幅度降低,具有密度低、质量轻等优点。
中国专利CN101131892A公开了一种铜包铝扁线的制造方法,其需要在拉制后轧制前进行退火处理以满足轧制的要求,但此次退火会使铜铝结合界面生成CuAl2形成脆性相,在后续冶金过程中冶金结合层脱开,从而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生产的铜铝复合导线,因其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及稳定性能等还不能完全代替纯铜导线,尤其是涉及大型输变电器、大型发电机如风力发电机组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铜铝复合导线扩散层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铝复合导线,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16%—58%,所述复合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0.5%—3%,所述铝芯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40%—80%;
所述铜铝复合导线的复合层中铜质量百分数为50%—85%,所述复合层中铝质量百分数为15%—50%。
限定铜铝复合导线各层截面的面积并控制铜和铝的质量比,解决了复合层截面太薄引起冶金复合层断裂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复合层太厚造成原料的浪费,界面结合强度高;控制铜层截面的面积,既避免了载流量过大引起发热现象,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使用寿命,又尽可能在满足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性高;该铜铝复合导线复合层截面的面积较大,复合层较厚,铜铝组分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圆角边、圆边或全圆边。
一种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杆的铜包铝型材;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拉制形成铜包铝线,拉丝时拉丝模温度为300℃—45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5—30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10%—30%,轧制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轧制时压力为10MPa—100MPa;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80%—95%;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200—400℃,退火时间为0.5—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金方圆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金方圆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