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0237.X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超;牛涛;张江生;许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2;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吴雪健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生物 滤池 处理 硝酸盐 废水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一、对地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及高硝酸盐废水适应性培养;二、将培养好的地杆菌和低浓度活性污泥同步、等质量比例投加到生物滤池中进行挂膜;三、维持生物滤池连续进水,直到生物膜挂膜完成。本发明通过将地杆菌进行高硝酸盐适应性培养并向反应器中投加的方式来增加地杆菌的丰度和细菌胞外聚合物,提高微生物生长速度、微生物活性和粘性,从而加快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生物膜挂膜效率,并且形成的生物膜牢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优异的废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活性滤池是在反应器中设置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填料和其附着生长的微生物为处理介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生物降解和吸附、物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目前污水处理的生物活性滤池包括生物活性滤池、滴滤池、V型滤池、砂滤池等不同类型的反应器,生物活性滤池因运行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滤池是通过自然进水挂膜或添加活性污泥辅助挂膜的方式完成启动。对于用于二级生物处理或者工业废水处理的生物滤池,存在处理高硝酸盐废水的情况,高硝酸盐对生物系统具有毒性,并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生物挂膜一般有自然挂膜和添加活性污泥辅助挂膜两种形式。采用自然进水挂膜方式,使得生物滤池的启动周期大大延长,增加启动周期内氮排放量;采用添加活性污泥辅助挂膜方式,一方面会增加滤料堵塞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滤池中完成对耐高浓度硝酸盐菌的驯化富集,使启动周期延长,调试难度加大。
经检索,专利申请号CN201910052896.0、公开日为2019年4月5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快速启动的方法,通过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预处理滤料以及添加化学药剂鼠李糖脂加快滤池启动。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异养反硝化细菌和混合营养反硝化细菌更好地附着在滤料上,可处理普通市政污水,但其并未将菌群面向高硝酸盐废水做定向驯化,没有定向增加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另一方面,该方法采用硫单质作为营养源为反硝化作用提供电子供体,也增加了出水含高浓度硫酸根的风险。专利申请号CN201910677131.6、公开日为2019年12月13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微生物启动方法,将营养剂和微量元素投加到硝化污泥中以富集培养硝化细菌,该方法是一种简便的细菌富集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时间,但是其菌种功能特异性、长期有效性以及脱氮效率比丰度高的特效单一的功能菌种弱。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时生物膜挂膜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综合考虑生物滤池特点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向生物滤池中投加低浓度活性污泥复配高效菌剂,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时挂膜效率,达到缩短生物滤池启动周期、加固生物膜、提高耐冲击负荷和脱氮效率的目的,解决了目前生物滤池中存在的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时生物膜挂膜效果不佳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生物滤池处理高硝酸盐废水挂膜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培养基中对地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得到地杆菌菌悬液A;
S200、在含有硝酸盐的营养溶液中对菌悬液进行适应性培养,得到耐受高硝酸盐的地杆菌菌悬液B;
S300、将地杆菌菌悬液B与废水进行混合培养,得到耐受高硝酸盐废水的地杆菌菌悬液 C;
S400、将地杆菌菌悬液C、废水、活性污泥加入生物滤池中进行活性污泥的接种,使得地杆菌在生物滤池中形成生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