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及其鉴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9939.6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巴恒星;谢留威;邵西群;李春义;赵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汪林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鹿茸 产品 来源 鉴别 引物 及其 鉴别方法 | ||
1.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其特征在于:包括鹿科动物鉴别引物对以及鹿茸鉴定引物对;所述的鹿科动物鉴别引物对为:
DcF 5’-ACGAGCGCCTTCCATGAAGACYGGT-3’(序列1)
DcR 5’-AGGTGGGCTTCCATCCCCGCTGAACTT-3’(序列2);
对应的所述的茸鹿鉴定引物对为:
Rdfp 5’-CAGAGGCAAGCTCGTCTGGCTCAG-3’(序列3)
Rdrp 5’-GACTCTCACTTTTAACATATTTTCTGAAACTC-3’(序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鹿科动物鉴别引物对与鹿茸鉴定引物对,均通过鹿科动物基因组序列大数据分析,以CEP295NL基因为靶标设计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及其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数据分析为,以不同鹿种之间存在不同保守程度的多个SNP位点为准进行筛选,确定CEP295NL基因在鹿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基因状态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检测的鹿茸组织样品用水清洗干净后,研磨成粉,再称取粉状样品,按比例与水混合后,于低温保藏,得到保藏液;
S2将得到的保藏液反复冻融后,取冻融后悬液,以苯酚-氯仿法提取DNA或商品化液体样品DNA提取试剂,得到提取后的DNA;
S3将提取后的DNA先经过鹿科动物鉴别程序鉴别后,确定检测的组织样品是否来源于鹿科动物,得到确定的组织样品;
S4将确定的组织样品经过茸鹿鉴定程序鉴定后,再经过测序测定,即可判断鹿茸产品具体的种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鹿科动物鉴别程序为,将提取后的DNA,通过鹿科动物鉴别引物对进行鹿科动物的PCR反应,依据扩增的537bp特异条带的有和无判断其是否来源于鹿科动物,其中有特异条带判定为产品来源鹿科动物,无特异条带判定不是鹿科动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鹿科动物的PCR反应为:预变性95℃,5min;扩增反应:变性95℃,40s,退火63℃,30s,扩增72℃,40s,35个循环;延伸72℃,5min,冷却10℃,1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茸鹿鉴定程序为,将确定属于鹿科动物的确定组织样品,通过茸鹿鉴定引物对进行茸鹿引物的PCR反应,依据扩增的242bp特异条带的有和无判种属,其中有含有特异条带的多个条带的为赤鹿,仅单一特异条带的为梅花鹿或马鹿,无特异条带的为其他种属的鹿科动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茸鹿引物的PCR反应为,预变性95℃,5min;扩增反应:变性95℃,40s,退火58℃,20s;扩增72℃,40s,32个循环;延伸72℃,5min,冷却10℃,1min。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鹿科动物鉴别程序和茸鹿鉴定程序中,均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其中,用已知含鹿源性成分的样品作阳性对照,用已知不含鹿源性成分的样品作阴性对照,用等体积的双蒸水代替模板DNA作空白对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鹿茸产品的鹿种来源鉴别引物对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序测定为,在所述的鹿科动物鉴别程序和茸鹿鉴定程序中,将待检测样品经过鉴别程序和鉴定程序后的特异条带,经过电泳后切胶回收纯化,纯化后的产物经过测序后,与所述的已知含鹿源性成分的样品的参考序列比较,即可判断鹿茸产品具体的种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科技学院,未经长春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9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