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O2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5630.X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2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坤;傅小红;李崎材;卢瑶;刘莉;李娇;梅丽;尚书勇;张强;杨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16;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O2‑MWCNTs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取0.01‑0.05gSiO2纳米粉末,对SiO2纳米粉末进行充分碾磨,将碾磨后的SiO2纳米粉末添加到碳纳米管NMP分散液中;向碳纳米管NMP分散液中加入1ml去离子水,用超声波清洗机持续震动2d,将碾磨后的SiO2纳米粉末与碳纳米管NMP分散液混合均匀,分散后充分得到SiO2‑MWCNTs复合材料;称取0.0700g硫堇加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40℃的去离子水进行溶解;将溶解的硫堇溶液倒入至25mL棕色容量瓶定容得到0.01M硫堇溶液;取0.001g氯金酸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通过玻璃棒进行充分搅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SiO2-MWCNTs 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葡萄糖的准确检测对于生物医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现代医学上,由于糖尿病人数的急剧增加,其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但是其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缺乏一直困扰着现代医学界,使其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难题,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或唾液中葡萄糖含量快速准确判断血糖浓度,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地监测和治疗。
目前,检测葡萄糖浓度主要有以下方法: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激光拉曼光谱内标法、生物传感器测定法,其中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操作等优点的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应用广泛,自1967年 Updike等制出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以来,由于其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易微型化以及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选择性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而被各国科学家广泛研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根据催化方式的不同分为有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和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其中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通常具有高灵敏性,高专一性等特点,但是其活性易受湿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外部环境的干扰,导致其在葡萄糖的检测中会出现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差等缺点,通过与有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做比较,有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体现出检测限低、检测范围宽、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受到广泛关注。
在现有技术中,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极材料存在检测葡萄糖过程中易受其它干扰物质如尿酸,氯离子影响的缺点,使最终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现有的有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葡萄糖的线性区间较窄,与人体的正常血糖浓度空腹范围相比而言较小,使其在糖尿病的检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研究不易受其它物质干扰且检测范围宽的新型电极材料迫在眉睫,为此设计一种SiO2-MWCNTs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来优化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SiO2-MWCNTs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将复合材料用于传感器传感界面的构建,以达到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效果,再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实现对葡萄糖的定量检测,制备的复合材料探针,不仅催化导电能力强、吸附能力强,同时具有检测方法简单、携带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SiO2-MWCNTs有酶催化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0.01-0.05gSiO2纳米粉末,对SiO2纳米粉末进行充分碾磨,将碾磨后的SiO2纳米粉末添加到碳纳米管NMP分散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师范学院,未经成都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