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蓝型黄籽油菜抗草甘膦隐性核不育临保系的选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2794.7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曲存民;王瑞;殷家明;李加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H1/08;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蓝 型黄籽 油菜 抗草甘膦 隐性 不育 临保系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蓝型黄籽油菜抗草甘膦隐性核不育临保系的选育方法,包括:a)以黑籽隐性全不育品系为母本,包含抗草甘膦(cp4epsps)基因的优异转化体甘蓝型黄籽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b)采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对F1代植株的游离小孢子诱导培养,获得DH株系;c)将DH株系与隐性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测交,后代鉴定选择得到含抗草甘膦基因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隐性核不育临保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快速获得性状纯合、遗传稳定的含抗草甘膦基因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隐性核不育临保系,方法简单,原始材料容易获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蓝型黄籽油菜抗草甘膦隐性核不育临保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菜籽油约占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23%,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之一。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油菜籽的年需求量将在2000万吨左右,是2001年全国总产量的2倍。而2001年,我国实际菜籽进口量已达300万吨左右。可见,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空间极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较薄、种子含油量高、油清澈透明、饼粕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和多酚含量低、饲料利用价值高,极大地改善了菜籽油和饼粕的商品价值,培育甘蓝型黄籽油菜已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瑞典教授Olsson(1960)从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中首次找到了黄籽资源。此后,西德Robbelen(1981)、Jonsson(1983)、加拿大Stefansson(1986)也发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资源。1975年,华中农大刘后利教授从甘蓝型种间杂种后代中首次在中国发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此后,国内其它单位如陕西省农垦中心(1980)、贵州农学院(1982)、江苏省农科院(1984)、中国农科院油料所(1985)等都对甘蓝型黄籽油菜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工作。然而,油菜地杂草危害导致油菜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是制约油菜生产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油菜,特别是稻田油菜因杂草危害一般田块产量损失在10%以上,严重田块则达50%以上。采用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效果差;采用化学除草,只能施用选择性除草剂,除草不彻底,同时选择性类除草剂因分解慢,残留多,有时危害下季作物。而现有的灭生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草丁膦(PPT)等虽然除草效果好、成本低、分解快、无残留,但由于无选择性,无法在普通油菜上施用。获得稳定的高产优质、抗灭生性除草剂草丁膦的基因工程油菜杂交品种(系),若能应用于生产,较好地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草害问题,节约成本,促进我国油菜生产的迅速发展。
与传统育种比较,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以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过去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一个遗传性稳定的品种,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育种专家必须通过广泛的杂交、回交,然后进行自交,以保证新品种的同质性。现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利用F1代产生的小孢子进行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碱使染色体加倍获得DH,育种时间可以缩短几年,特别适用于难以稳定性状的纯合,如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的纯合。同时育种家利用DH系在一个较小的群体中进行选择,可以大大提高常规育种的效率。例如在油菜低芥酸育种中,由于低芥酸油菜含双隐性基因,它在双单倍体中出现的频率是1/4,而在通常F2代中出现的频率是1/16。
黑籽隐性全不育系WSL1A是西南大学2013年选育定型的不育系,并于2013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该品系的选育过程是从2006年引进皖油23杂种和德国NPZ公司MSL不育系材料开始,2007年对皖油23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成对兄妹交,皖油23后代和NPZ公司MSL不育系相互杂交,2008年根据育性分离和恢保关系鉴别隐性纯合两用系SL1A×SL1B、2009年互换可育株测交确定临时保持系WSL1B。2010-2012年连续临时保持系WSL1B与隐性纯合两用系不育株SL1A杂交,验证杂交后代为全不育系,进而定型为WSL1A。该不育系花朵呈鲜黄色,花瓣小、雌蕊正常、雄蕊退化为褐色枯死状。甘蓝型黄籽恢复系SWU-05R来源于甘蓝型油菜多品系复合杂交后代经测交和定向选育获得的双低品系,SWU-05R于2013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利用隐性全不育和恢复系可以生产杂交种,该不育系统选育的杂交种“渝油27”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审定,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2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