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及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0088.9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麦青;王胜博;张南;宋丹丹;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40 | 分类号: | B60L58/40;B60L58/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车辆 压下 方法 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及电池系统。本发明所述的高压下电方法包括:在燃料电池的电堆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从FCU获取所述燃料电池的供电状态,其中所述供电状态由所述FCU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设定电流阈值时配置为关闭状态,且所述设定电流阈值为表示所述燃料电池是否释放完电量的临界值;以及在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关闭状态时,向车辆的BMS发送进行高压下电的下电命令。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关机过程中发的电无处使用而导致的燃料电池系统高压部件工作异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及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带来的问题的不断加深,各个国家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力度也不断加大,各种出行运输工具都在向新能源方面发展,诸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车辆等应运而生。
其中,氢燃料电池车辆相对于燃油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不管是在应用经验方面还是在技术储备方面,都略显不足,而该不足的表现之一是:由于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的不同,燃料电池系统启动及关机时间也就不同,进而导致氢燃料电池车辆的整车高压系统下电的时间也不同,并且燃料电池系统不同于动力电池系统,其在关机前已释放出的燃气(氧气)会使得电池仍能发电一段时间。
但是,当前针对氢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策略主要是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比较成熟的前提完成的,或者是未考虑高压下电过程中燃料电池系统关机过程仍会发电一段时间的工况。这一高压下电策略如果应用到关机时间较长的燃料电池系统,将会导致燃料电池系统关机过程中所发电量无处可去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回路高压部件工作异常情况,更严重的可能会损坏燃料电池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以解决燃料电池系统关机过程中发的电无处使用而导致的燃料电池系统高压部件工作异常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应用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且包括:在燃料电池的电堆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时,从燃料电池控制器(FuelControl Unit,FCU)获取所述燃料电池的供电状态,其中所述供电状态由所述FCU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设定电流阈值时配置为关闭状态,且所述设定电流阈值为表示所述燃料电池是否释放完电量的临界值;以及在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关闭状态时,向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发送进行高压下电的下电命令。
进一步的,在从FCU获取所述燃料电池的供电状态之前,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电堆温度是否处于所述正常温度范围,若否,则向所述FCU的供电回路上的冷却部件发送冷却请求以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在所述向所述FCU的供电回路上的冷却部件发送冷却请求之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的电堆温度,若所述电堆温度已降到所述正常温度范围内,则向所述冷却部件发送冷却停止请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高压下电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方法在整车控制器端充分考虑BMS及FCU工作情况完善高压下电策略,待燃料电池释放完所发电量之后,再进行高压下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关机过程中发的电无处使用而导致的燃料电池系统高压部件工作异常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停机过程中因异常故障而无法完成高压下电的问题,相当于对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过程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机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高压下电方法,以同样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