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9332.X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谷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K1/00;B60L58/26;B60L58/27;H01M10/66;H01M10/615;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供热回路,第一回路上设置有适于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器;第二回路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回路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回路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供热回路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供热回路内的冷媒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二回路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供热回路适于对车辆的驾驶舱和/或电池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回路可以将低温能量转化为中温能量,第二回路再将中温能量转换为高温能量,从而降低了热管理系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且可以取消PTC加热器的设置,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对温度要求高,适于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环境温度有被限制,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例如,常规的热泵空调系统也只能工作在环境温度>-20℃的环境),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低,热能损耗大,并不能满足对电池和驾驶舱进行有效地加热。因此,车辆热管理系统中通常设置有PTC加热器,以对驾驶舱和电池进行加热,但PTC加热器的价格昂贵,导致车辆的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设置,使第一回路可以将低温能量转化为中温能量,第二回路再将中温能量转换为高温能量,从而降低了热管理系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且可以取消PTC加热器的设置,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供热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上设置有适于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回路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回路内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回路内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供热回路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所述供热回路内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回路内的冷媒进行换热,所述供热回路适于对所述车辆的驾驶舱和/或电池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第一回路可以将低温能量转化为中温能量,第二回路再将中温能量转换为高温能量,使热管理系统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继续工作,从而提升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同时热管理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能够输出足够的热量对电池和驾驶舱进行加热,从而可以省去在车辆上设置电池PTC加热器,降低了车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热回路中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供热回路的冷媒流经所述暖风芯体后适于对车辆的驾驶舱进行供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热回路中设置有与所述暖风芯体并联的电池加热支路,所述电池加热支适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室外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换热支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回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适于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以释放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冷媒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回路中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路的下游,所述第三换热器适于与驾驶舱内的空气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回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的电池冷却支路,所述电池冷却支路适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换热器和电池水道,所述电池水道经过所述车辆的电池以及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电池加热支路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电池冷却支路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电池换热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冷凝风扇,所述冷凝风扇适于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正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9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螺丝的加工设备
- 下一篇:图像分类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