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树脂罐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8271.5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汪为东;钱立星;江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环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林涛 |
地址: | 2217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树脂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树脂罐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罐体,罐体包括有外壳,该外壳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磨层、纤维缠绕层、基材层和防腐层,且罐体底部设有底盘,底盘下端边缘围绕圆心等分设有四个支撑装置,每个支撑装置均包括有支撑脚,每个支撑脚靠近底盘圆心一侧均设有可折叠的万向轮。本发明通过按照制作方法制成罐体,罐体的外壳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磨层、纤维缠绕层、基材层和防腐层,即能够保护罐体的本身,提高耐磨程度,同时也保护内部减少腐蚀的情况发生,而且利用四个支撑脚使得罐体在静置时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在需要移动搬运时则将四个可折叠的万向轮转动撑起进行移动,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使用叉车搬运时带来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树脂罐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钢树脂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软化树脂罐,采用有机纤维表面毡制作的储存树脂的容器,软化树脂罐主要分三种,玻璃钢不带内胆、玻璃钢带内胆和不锈钢罐体。
根据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3359227U所提供的一种树脂罐底座及包括其的树脂罐,所述树脂罐底座的形状与一树脂罐内胆的底部形状相匹配,所述树脂罐底座包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上环设有至少一个锁紧部件,所述锁紧部件用于将所述树脂罐内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树脂罐底部内。本实用新型的树脂罐底座及包括其的树脂罐,通过在树脂罐底座的容纳腔的内壁面上环设有至少一个锁紧部件,实现将所述树脂罐内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树脂罐底部内,并且在将树脂罐底座安装在缠绕机上时,树脂罐底座不需要人工辅助就能够实现不脱落的功能,减小人工成本,实现树脂罐缠绕工艺的流水线作业以及提高生产树脂罐的效率。
上述的一种树脂罐底座及包括其的树脂罐其底座带有和内胆锁止固定的功能,但是也具有以下缺点:
1.在罐体内装有树脂液需要进行搬运时,只能通过人工推车或叉车的帮助进行搬运,人工推车的搬运方式还需将罐体搬到推车上进行摆放,耗时耗力,而叉车搬运时容易造成罐体破损或倾倒的现象,也不利于搬运,同时直接在罐体底座下面装轮子又会使得罐体在静置时不够稳定,容易滑来滑去;
2.罐体需要配合内胆进行承装树脂液,造成材料浪费,并且罐体的外壁耐磨性不够,内壁的防腐蚀能力也不足,使得罐体寿命较短,频繁的更换新罐体则加大了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玻璃钢树脂罐及其制作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钢树脂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有外壳,该外壳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磨层、纤维缠绕层、基材层和防腐层,且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下端边缘围绕圆心等分设有四个支撑装置,每个所述支撑装置均包括有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靠近底盘圆心一侧均设有可折叠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端位于罐体一侧设有推拉扶手杆。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脚与底盘一体连接,且每个支撑脚侧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内槽,且所述底盘下端面位于内槽内设有单孔卡座,所述单孔卡座共设有四个,四个单孔卡座逐一环绕底盘圆心等分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万向轮顶部均转动连接有折叠杆,每个所述折叠杆顶部均穿插并呈转动连接有U型夹座,每个所述U型夹座均与底盘下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折叠杆靠近支撑脚一侧设有定位螺杆,该定位螺杆一端与折叠杆靠近底部侧壁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孔呈活动穿插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定位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且每个定位螺杆穿插对应的定位孔时通过所述定位螺母旋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环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环源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82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顶除尘器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苯并氧氮杂*噁唑烷酮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