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7961.9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5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江;吴昊;李广斌;杜建新;陈丽君;迟宝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焦天雷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进路 道岔 控制 方法 及其 模块 | ||
1.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现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S2,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S3,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S4,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S5,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6,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S7,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S2.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S2.3,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S3.2,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S4.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S4.3,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2,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3,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5.4,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向防护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S6.2,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S6.3,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9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