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7693.0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安平 |
| 主分类号: | B63B39/12 | 分类号: | B63B39/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匡睿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载货量 测量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包括船舶(100)和储水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100)上和储水管(200)内安装有密度测量装置(400),用于测量船舶(100)内液体和船舶所在港口内的水密度;
储水管(200),所述储水管(200)与所述船舶(100)相连接,储水管(200)内水体(105)的深度用于反馈船舶(100)的吃水深度;
液位测量装置(300),所述液位测量装置(300)固定于所述储水管(200)内,用于测量储水管(100)内的液位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机(800),所述液位测量装置(300)与所述密度测量装置(400)均与所述中控机(800)通信连接,所述中控机(800)用于收集液位测量装置(300)与所述密度测量装置(400)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该信息计算船舶(100)的载货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机(800)通信连接有移动终端(900),移动终端(900)用于远程操控中控机(8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200)内放置有反射器(500),所述反射器(500)的底部固定有漂浮块(501),所述漂浮块(501)上固定有滑轮(6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200)的顶部通过固定杆(201)固定有防护罩(202),所述防护罩(202)包括防护板(202a)和防护筒(202b),所述防护板(202a)与所述防护筒(202b)相固定,所述防护筒(202b)通过固定杆(201)与所述储水管(200)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202b)与所述储水管(200)之间通过防水透气膜(203)密封,所述储水管(200)顶部的内腔也通过防水透气膜(203)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200)内还固定有密封环(1000),所述密封环(1000)内固定连通有电动流量调节阀(1001),所述储水管(200)内还安装有水泵(2000),水泵(2000)用于排出储水管(200)内的水体(1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200)内腔的底部通过弹性密封圈(702)固定有第一过滤环(700)和第二过滤环(701),所述第一过滤环(700)内固定有第一过滤网(703);所述第二过滤环(701)内固定有第二过滤网(704),所述第一过滤网(703)内网孔的目数小于第二过滤网(704)内网孔的目数;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环(700)和第二过滤环(701)上分别固定有震动器(7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0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04)与所述防护板(202a)相固定。
10.一种船舶载货量测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船上选择测量点;
在测量点上开设涌水孔(101),安装储水管(200)并使得所述储水管(200)的底部与所述涌水孔(101)相连通;
在船舶(100)的压载水舱(102)、燃油舱(103)和淡水舱(104)安装液位测量装置(300)和密度测量装置(400);
将所述液位测量装置(300)与所述密度测量装置(400)与中控机(800)通信连接;
启动震动器(705)清理第一过滤网(703)和第一过滤网(704);
调节电动调节阀(1001)控制水流量,通过所述中控机(800)收集所述液位测量装置(300)与所述密度测量装置(400)的数据计算各测量点的液深,通过液位测量装置(300)和密度测量装置(400)测算压载水舱(102)、燃油舱(103)和淡水舱(104)内液体重量,通过比对船舶(100)图表信息或船体三维模型图,最后汇总计算出船舶(100)的排水量及载货量;
单位时间内多次测量船舶(100)的吃水深度,取该单位时间内船舶(100)的平均吃水深度作为实际测量值来计算船舶(100)的载货量和排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安平,未经吴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6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