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氟尿嘧啶-1-基乙酸邻菲啰啉铜四氟硼酸盐抗癌功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75894.7 申请日: 2020-08-05
公开(公告)号: CN111978336A 公开(公告)日: 2020-11-24
发明(设计)人: 吴东林;何华成;郑勉虹;奚云红;胡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F1/08 分类号: C07F1/08;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李洪波
地址: 3250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嘧啶 乙酸 邻菲啰啉铜四氟 硼酸盐 抗癌 功能 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5‑氟尿嘧啶‑1‑基乙酸邻菲啰啉铜四氟硼酸盐抗癌功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Cu配合物[Cu(phen)2L1]BF4·H2O(phen=1,10‑菲啰啉,L1=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合成方法,并进行表征。通过X衍射单晶结构和差热分析法对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该配合物在环境温度下具有一定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此外,在体外细胞实验中,配合物[Cu(phen)2L1]BF4·H2O能较好地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及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基于用生物友好金属铜进行结构修饰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配合物[Cu(phen)2L1]BF4·H2O可被列为有前景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配合物领域,具体是5-氟尿嘧啶-1-基乙酸邻菲啰啉铜四氟硼酸盐抗癌功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通称,涉及不受控制的异常细胞的生长,有可能侵入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常发性疾病,并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早在上世纪50s,5- 氟尿嘧啶(5-FU)在治疗癌症的临床应用中获得成功,开辟了抗代谢类肿瘤治疗药物的新阶段,成为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等的主要抗癌药物之一。

然而由于5-FU首过代谢显著、生物利用度低、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等缺点,影响其抗肿瘤疗效。随着对5-FU的肿瘤药物给药系统(DrugDelivery System,DDS)的深入研究,相关研究人员发现由于5-FU的释放过程必须要断裂有机共价键,易造成5-FU释放过慢和体内残留,无法达到足够的释放速率以及将药物完全释放到肿瘤组织中的目的,使得最终抗癌效果不理想。为克服5-FU的毒副作用,提高其疗效,多年来,来自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做出很多努力,致力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如将5-FU与高分子化合物、卟啉类化合物等键联,将5-FU 用氨基酸、短肽、葡萄糖等生物小分子修饰,通过金属与5-FU衍生物络合等。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衍生化后,5-FU不仅可以克服吸收差的缺点,还能提高选择性,有效降低毒副作用,最终提高药物的疗效。

随着金属配合物重要性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究币金属(Au、Cu、Ag)在生物学领域上的应用,因为这些金属的配合物广泛具有抗癌活性,对非人类癌细胞的毒性较小。其中,金属铜最为便宜易得,最重要的是,铜是细胞体中仅次于锌和铁的第三种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它显示出与药物潜在的协同作用,蛋白质中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氧化,双氧转运和电子转移等,这对调节人体血管、皮肤、泌尿道和结缔组织的强度至关重要。就在2019年,Dhanraj T.Masram和他的团队第一次合成铜 (II)与喹诺酮类药物萘二酸的配合物,并证实了其生物学意义。铜(II)配合物对DNA和蛋白质 (HSA/BSA)具有出色的结合亲和力,分子对接分析表明该复合物是稳定的,并成功地结合在蛋白质的空腔中,且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效果,并通过细胞凋亡有效杀死癌细胞,表明该复合物是用于癌症治疗的有前途的细胞毒性药物。

目前,5-FU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延长5-FU药物在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其靶向性,减少副作用,而对5-FU进行结构修饰成为研究热点。由于金属配合物其独特的配位方式、氧化还原活性和对有机物的反应活性等特点,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特点,设计具有与生物分子靶结合能力的金属配合物,从而提高药物抗癌活性是可能的,我们希望通过5-氟尿嘧啶-1-基乙酸铜配合物的有效合成,为以后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实验依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