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氧化细菌S-1-4及其筛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3028.4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孙静;刘蓓;梁晓萍;邵明明;李妮;李小峰;李媛;贺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氧化 细菌 及其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化细菌S‑1‑4,该菌株分离于陕西省西北大学果园内,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分析被归为微杆菌属细菌,分类命名为氢氧化细菌微杆菌属S‑1‑4(Microbacterium sp.S‑1‑4),于2020年7月10日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地点在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30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氢氧化细菌S‑1‑4的筛选方法,筛选的氢氧化细菌S‑1‑4能够显著促进植物根茎和苞芽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氢氧化细菌S-1-4及其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开始过度开垦土地或者各种建筑工地的兴起使得土壤结构遭到了破坏,土壤肥力和养分也都下降。而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虽然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但是使用不当时,就会影响人类健康并污染地下水,从而对水生系统造成影响,并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此外,它们所需的大量能源和水的大量使用也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而长期频繁使用的话会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使生态系统遭到破环,并且影响了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许多全球公司越来越多地生产和商业化以细菌为基础的生物肥料,植物有益菌市场在世界各地不断增长,新的绿色革命已经到来。
氢氧化细菌作为一种植物促生菌,可通过不同的促生机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并对豆科和非豆科植物都有好处。将氢氧化细菌接种于植物根系、块根、茎或者土壤时,对植物具有直接促生作用的效果,并且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因此,将含有氢氧化细菌的豆科植物应用于农业中,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增加产量,满足现代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对氢氧化细菌特性的研究还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一部分实验室来说氢氧化细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积极进行氢氧化细菌菌株的特性研究,并且探究其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筛选和培养优良的氢氧化细菌菌株等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这将为以后实现氢氧化细菌产业化应用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人类生存以及健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微生物肥料以其环保、高效、对人类健康的低风险性、低成本以及自我繁殖等优点成为当前肥料研究的热点。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优势包括发芽率、根系生长、产量(包括籽粒、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镁含量、氮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力活性、抗旱性、地上部和根重)以及延缓叶片衰老。另一个优势是赋予植物抗病性,即“生物防治”。氢氧化细菌作为一类PGPR,其“氢肥理论”可满足我们未来农业的需求,并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氧化细菌S-1-4,能够促进植物根茎和苞芽的生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氧化细菌S-1-4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化细菌S-1-4,该菌株分离于陕西省西北大学果园内,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分 析被归为微杆菌属细菌,分类命名为微杆菌属S-1-4(Microbacterium sp.S-1-4),于2020年7月10日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 保藏地点在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301。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
氢氧化细菌S-1-4的生态学特征为:透明,圆形,边缘整齐,小,革兰氏阳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化细菌S-1-4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样品采集:采集生长旺盛且不含吸氢酶的结瘤豆科植物根际土壤;
步骤2,土壤富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置于持续通H2的培养装置,富集土壤中的氢氧化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3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