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2940.8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4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段昌明;施政;窦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杜冰云;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空压机泄放 压气 混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泄放卸压分离装置与空压机和分离油舱相连;启动空压机,将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输送至泄放卸压分离装置;气液混合物在泄放卸压分离装置的一次分离区进行一次降压分离,一次降压分离产生的气体向上扩散至二次分离区进行二次降压分离,二次降压分离产生的气体通过阻流盖排至外界大气,同时气体中的残留液体冷凝在阻流盖上;将泄放卸压分离装置的沉积区内的液体排至分离油舱。本发明通过多级降压过滤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船用空压机自动排放时由于排放气体压力较高,直接排放到围油井或其他开敞区域容易形成飞溅、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船舶上使用的空压机在其使用过程中,空压机压缩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后,容易形成冷凝水,且冷凝水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一定量的润滑油,现在的空压机都具有自动排放冷凝水的功能。但船用空压机自动排放时,其压力较高,直接排放到围油井或其他开敞区域容易形成飞溅,污染周围环境。另外,因压力较高、油污飞溅到机舱区域,增加了更多的危险源,降低了船员工作的安全性。因此船用空压机泄放时产生的高压、油污飞溅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操作安全,无需后期维护,解决了目前空压机泄放压力高容易伤人、油污飞溅污染环境的难题。
一种分离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管路将泄放卸压分离装置与空压机和分离油舱相连;
所述泄放卸压分离装置包括卸压分离筒和固定在卸压分离筒顶部的可拆卸的阻流盖,所述卸压分离筒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形成有沉积区、一次分离区和二次分离区,一次分离区和二次分离区内均填充有用于进行气液分离的分离介质;
S2,启动空压机,空压机泄放的高压气液混合物输送至卸压分离筒的一次分离区并在一次分离区内进行一次分离过滤,一次分离过滤产生的液体下沉至沉积区、产生的气体向上扩散至二次分离区进行二次分离过滤;
二次分离过滤产生的液体下沉至沉积区、产生的气体向上扩散至阻流盖并从阻流盖排至外界大气,同时二次分离过滤产生的气体中的残留液体冷凝凝结在阻流盖上;
S3,将卸压分离筒的沉积区内沉积的液体排至分离油舱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空压机运行规定时间后,拆掉阻流盖,根据一次分离区和二次分离区内分离介质表面的附着物的情况判断空压机内部磨损状况。
优选地,在所述泄放卸压分离装置的卸压分离筒的外部安装拦油围井,利用拦油围井收集冷凝在阻流盖上的残留液体。
优选地,所述拦油围井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边缘的敞口异径管组成,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排放口。
优选地,所述卸压分离筒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底部的通过管道与分离油舱相连的排放管以及设置在筒体外壁上的通过管道与空压机的泄放口相连的进气管,所述筒体内部安装有阻流孔板和漏油网板,阻流孔板设置在漏油网板的上方从而将筒体内部的腔室分隔成沉积区、一次分离区和二次分离区。
优选地,所述卸压分离筒上设置有两个进气管,两个进气管分别与一台空压机的高压泄放口和低压泄放口相连,或两个进气管分别连接至两台具有单个泄放口的空压机,或两个进气管分别连接具有单个泄放口的空压机泄放口和空气瓶泄放口。
优选地,所述阻流孔板通过焊接在筒体内壁上的支座进行固定,阻流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以使一次分离区分离得到的气体进行二次分离区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Ku波段功放驱动级模块制作方法
- 下一篇:智能化披戴式脊柱按摩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