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具上下料装置和治具自动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72903.7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7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61/00;B62B3/04;B62B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高炳龙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装置 自动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具上下料装置和治具自动生产线,其包括转运料车、治具上下线机构和上下料机构,所述转运料车包括可沿X轴向同步夹持或松开多个沿Z轴向间隔布置的治具的治具弹性夹持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可沿Z轴向举升转运料车的举升组件和沿X轴向同步夹持或松开转运料车上的治具的卡爪移动组件,所述卡爪移动组件能够沿Z轴向移动,所述卡爪移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能够沿Y轴向移动的所述治具上下线机构。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治具的上下料,不仅节约人工,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具上下料装置,属于治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治具上下料装置和治具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开始建设和投产。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对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装满产品的治具实现自动化的上下料过程。传统方法有的采用人工上下料,有的采用老式上下料机构,料框随机构整体上下移动,来取不同层面的治具,由于对接流水线的高度固定,取料位置也是固定,所以料框高度受限,不能容纳大量治具,且整体结构庞大,料框既不易搬运,也需要不停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行送料,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方式:一种治具上下料的方法与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行相应地提升和改进。本方法把料框设计为料车,方便治具转运,治具送入流水线依靠机构带动,层层运动至送料位置,而料车到达固定位置后并不移动,这样料车设计的高度并不受对接流水线高度的限制,可以装载更多的治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具上下料的方法与机构,具体如下:
一种治具上下料装置,其包括转运料车、治具上下线机构和上下料机构,所述转运料车包括可沿X轴向同步夹持或松开多个沿Z轴向间隔布置的治具的治具弹性夹持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可沿Z轴向举升转运料车的举升组件和沿X轴向同步夹持或松开转运料车上的治具的卡爪移动组件,所述卡爪移动组件能够沿Z轴向移动,所述卡爪移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能够沿Y轴向移动的所述治具上下线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运料车包括整体可推动框架,所述整体可推动框架内固定设置有治具弹性夹持机构,所述治具弹性夹持机构包括两块能够沿X轴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夹板,每块夹板上设置有沿Z轴向间隔布置的卡爪。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整体可推动框架的侧壁上滑动配合设置有可沿X轴向设置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固接有所述夹板,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固接有拉板,所述夹板与所述可推动框架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整体可推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便于治具移送的定位导向机构,所述定位导向机构为两块沿X轴向间隔布置的导向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主机架,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举升组件和料车固定组件,所述举升组件上设置有所述卡爪移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举升组件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第一滑动模组,所述第一滑动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端固接有沿Y轴布置的料车升降托板,所述升降板上固接有所述卡爪移动组件,所述料车固定组件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气缸和固接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的承载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卡爪移动组件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缸体端与所述举升组件固接,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端固接有与其垂直布置的夹板,所述夹板上设置有沿Z轴向间隔布置的卡爪。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治具弹性夹持机构移动的治具脱扣机构,所述治具脱扣机构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水平气缸和固接于气缸活塞杆端的钩爪。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可沿X轴向移动的料车安全防护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