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825.5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厉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厉建海 |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申萍 |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力电缆 加工 接头 锻打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包括下锻打模;所述下锻打模转动安装在左卡块与右卡块之间,所述下锻打模的两端中间分别连接有半圆转轴与弧形转片,半圆转轴转动镶嵌在左卡块上端的通孔中,弧形转片转动安装在右卡块上的转槽中,所述上锻打模的顶部一端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竖向驱动杆,竖向驱动杆的后侧端上还设有齿条A,所述左卡块的底侧中间设有下穿孔,右卡块的右侧依次连接有三组撑板。上锻打模向上运动过程中,顶杆在顶簧的作用下将下锻打模后端顶起,使铜接头向前滑下,还将撑板上的铜管推到下锻打模中,利用弧形短卡槽卡位,在上锻打模向下运动过程中,还使推杆回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接头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
背景技术
线鼻子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材料。一般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按照国家接线规范要求电缆末端连接均需使用对应的接线连接端子,而线鼻子通常采用铜管锻打而成。
如申请号为:CN201820920575.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缆头接线鼻成型机,利用电缆自身的金属材料,经过本设备的加工,形成电缆的终端接线鼻。本设备由高频加热器、液压成型机、电缆送线机、控制单元及机器外壳组成。将剥去绝缘护套的电缆头放置在电缆送线机上,将电缆头送至高频加热机内加热。当电缆头被加热到熔化临界温度时,由电缆送线机将电缆头送至液压成型机的模具内,启动液压机将加热的电缆头压制成接线鼻的形状。再由电缆送线机退出电缆,完成接线鼻的制作。上述过程需要约20秒的时间,并可通过调整加热时间,更换液压成型机的模具,实现对不同型号、不同材料电缆接线鼻的加工。本设备可做成一体式,和分体便携式两种。一体式适合工厂车间使用,分体便携式适合施工现场使用。
基于上述,在对电缆接头即线鼻子加工时,需要人工将铜管放入到锻打下模中,而且在锻打成型后上锻打模向上运动过程中,还需要手动将下锻打模中成型的铜接头取出并再次放入铜管,操作比较麻烦,而且还很容易受到上锻打模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以解决需要手动将下锻打模中成型的铜接头取出并再次放入铜管,操作比较麻烦,而且还很容易受到上锻打模的伤害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包括下锻打模;所述下锻打模转动安装在左卡块与右卡块之间,左卡块与右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撑架上,左卡块与右卡块的前侧端设有一倾斜面,所述下锻打模的两端中间分别连接有半圆转轴与弧形转片,半圆转轴转动镶嵌在左卡块上端的通孔中,弧形转片转动安装在右卡块上的转槽中,所述右卡块的顶部中间还设有半圆卡槽A,半圆卡槽A的底侧还设有开口A,所述下锻打模与上锻打模上下相对,且下锻打模的顶部前侧为平状设计,顶部后端为凸出状设计,上锻打模的底侧前端为凸出状,后端为平状设计,所述上锻打模的底部中间还设有切刀,上锻打模的四端还滑动安装在导向柱,且上锻打模通过螺栓与电动缸的伸缩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锻打模的顶部一端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竖向驱动杆,且竖向驱动杆为倒L型结构还设有上锻打模后侧端,竖向驱动杆的后侧端上还设有齿条A,所述左卡块与右卡块的前侧端与后侧端分别连接有连板,且驱动轴与联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连板上,所述左卡块的底侧中间设有下穿孔,右卡块的右侧依次连接有三组撑板,且撑板的顶端设有半圆卡槽B,半圆卡槽B的底侧设有开口B。
进一步的,所述下锻打模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弧形短卡槽,弧形短卡槽、弧形转片、半圆卡槽A、转槽的圆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弧形短卡槽的长度大于半圆卡槽A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驱动杆上下运动中,齿条A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且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外端,齿条A的长度为下锻打模长度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厉建海,未经厉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管避雷带
- 下一篇:一种金属色冰箱门封胶套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