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825.5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厉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厉建海 |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申萍 |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力电缆 加工 接头 锻打 装置 | ||
1.一种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锻打模(2);所述下锻打模(2)转动安装在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之间,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撑架(1)上,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的前侧端设有一倾斜面,所述下锻打模(2)的两端中间分别连接有半圆转轴(201)与弧形转片(202),半圆转轴(201)转动镶嵌在左卡块(101)上端的通孔中,弧形转片(202)转动安装在右卡块(102)上的转槽(1023)中,所述右卡块(102)的顶部中间还设有半圆卡槽A(1021),半圆卡槽A(1021)的底侧还设有开口A(1022),所述下锻打模(2)与上锻打模(3)上下相对,且下锻打模(2)的顶部前侧为平状设计,顶部后端为凸出状设计,上锻打模(3)的底侧前端为凸出状,后端为平状设计,所述上锻打模(3)的底部中间还设有切刀(301),上锻打模(3)的四端还滑动安装在导向柱(103),且上锻打模(3)通过螺栓与电动缸(4)的伸缩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锻打模(3)的顶部一端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竖向驱动杆(5),且竖向驱动杆(5)为倒L型结构还设有上锻打模(3)后侧端,竖向驱动杆(5)的后侧端上还设有齿条A(501),所述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的前侧端与后侧端分别连接有连板(105),且驱动轴(6)与联动轴(7)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连板(105)上,所述左卡块(101)的底侧中间设有下穿孔(1011),右卡块(102)的右侧依次连接有三组撑板(104),且撑板(104)的顶端设有半圆卡槽B(1041),半圆卡槽B(1041)的底侧设有开口B(10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锻打模(2)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弧形短卡槽(203),弧形短卡槽(203)、弧形转片(202)、半圆卡槽A(1021)、转槽(1023)的圆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弧形短卡槽(203)的长度大于半圆卡槽A(1021)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驱动杆(5)上下运动中,齿条A(501)与驱动齿轮(601)啮合连接,且驱动齿轮(601)固定安装在驱动轴(6)的外端,齿条A(501)的长度为下锻打模(2)长度的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601)还与联动齿轮A(701)啮合连接,驱动齿轮(601)与联动齿轮A(701)的传动比为2:1,联动齿轮A(701)固定安装在联动轴(7)的外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7)上还安装有联动齿轮B(702),联动齿轮B(702)与联动齿轮A(701)相同,且联动齿轮B(702)与齿条B(801)啮合,齿条B(801)设在推杆(8)的横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锻打模(2)的底侧后端还设有顶杆(9),顶杆(9)滑动穿插在下撑架(1)上,且顶杆(9)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上限位板(902)、下限位板(903)并套装有顶簧(901),顶簧(901)设在上限位板(902)与下撑架(1)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锻打模(3)向上运动至齿条A(501)刚好与驱动齿轮(601)啮合时,下锻打模(2)的前侧端已贴到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前侧的倾斜面上,且上锻打模(3)的后侧底端与下锻打模(2)的后侧上端设有10cm的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电缆加工的铜接头锻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转片(202)上设有开口C(2021),且下锻打模(2)向前转动15°并贴到左卡块(101)与右卡块(102)前侧的倾斜面上时,开口C(2021)与开口A(1022)左右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厉建海,未经厉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8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管避雷带
- 下一篇:一种金属色冰箱门封胶套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