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筒式汽车卸煤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366.0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李钟;张玉柱;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8 | 分类号: | B65G65/48;B65G65/00;B65G2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彪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筒式 汽车 卸煤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筒式汽车卸煤沟,包括地下煤斗、分煤锥、飞机梁和叶轮给煤机;还包括: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开设在分煤锥顶部,圆弧形凹槽与分煤锥长度方向平行,圆弧形凹槽贯通分煤锥长度方向;转筒,所述转筒与圆弧形凹槽相匹配,转筒转动安装在圆弧形凹槽内,转筒的转轴与圆弧形凹槽的中轴线重合;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转筒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筒绕转筒中轴线转动。以解决现有技术1)当下落的煤粉煤量较少时,会导致叶轮给煤机只有一侧有煤,使叶轮给煤机只有一侧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叶轮给煤机的工作效率;2)当下落的煤量较多时,飞机梁两侧的翼会因为所承载的煤量不同并且重量大导致飞机梁倾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卸煤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筒式汽车卸煤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卸煤沟的分煤锥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水泥柱,分煤锥沿卸煤沟长度方向分布,分煤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将煤粉分流到叶轮给煤机两侧,使叶轮给煤机两侧都接触煤粉,都处于工作状态,使叶轮给煤机工作更高效;二是挡住煤粉,避免煤粉直接撞击叶轮给煤机,造成叶轮给煤机损坏,或者煤粉从叶轮给煤机中间泄露。但这种结构的分煤锥存在以下问题,当煤粉从卸煤沟顶部往下落时,分煤锥对煤粉的分流作用取决于煤粉下落的初始位置,如果初始位置偏朝飞机梁或地下煤斗的挡壁,将使得分煤锥两侧的煤量不均匀,导致下面两种情况:
1)当下落的煤粉煤量较少时,会导致叶轮给煤机只有一侧有煤,使叶轮给煤机只有一侧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叶轮给煤机的工作效率;
2)当下落的煤量较多时,飞机梁两侧的翼会因为所承载的煤量不同并且重量大导致飞机梁倾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筒式汽车卸煤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筒式汽车卸煤沟,包括地下煤斗、分煤锥、飞机梁和叶轮给煤机;还包括:
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开设在分煤锥顶部,圆弧形凹槽与分煤锥长度方向平行,圆弧形凹槽贯通分煤锥长度方向;
转筒,所述转筒与圆弧形凹槽相匹配,转筒转动安装在圆弧形凹槽内,转筒的转轴与圆弧形凹槽的中轴线重合;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转筒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筒绕转筒中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分煤锥左右两侧面的交线低于转筒中轴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密封挡板,所述分煤锥下表面左右两侧连接有密封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
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固定连接在分煤锥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与转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同步转动装置,所述电机通过同步转动装置同时连接飞机梁两侧的转筒。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转动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筒的转轴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转筒的转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直径相同,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齿合;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转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中任意一个相齿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