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参游离小孢子诱导培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4085.6 | 申请日: | 2020-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江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4299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东盛***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参 游离 孢子 诱导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参游离小孢子诱导培养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花蕾的选择、预处理和灭菌:在人参初花期,采集单核靠边期的花蕾,将花蕾置于4℃低温预处理1~2d后灭菌;(2)小孢子分离与纯化;(3)热激预处理:将小孢子用诱导培养基重新悬浮,分装,将培养皿置于32℃黑暗条件下培养3d;(4)诱导培养:将培养皿转移至25℃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当肉眼可见胚状体时,转移至摇床继续培养。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参游离小孢子诱导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通过添加一些特定成分对于人参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发明首次对人参游离小孢子的诱导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诱导培养获得了人参小孢子胚状体,为建立人参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参游离小孢子诱导培养方法,属于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参(
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但在育种工作中,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至今仍无法打破传统育种的屏障,极大阻碍了人参育种工作的进程。人参属植物虽然类型较多,但变异不稳定,加之它们生长发育缓慢,生长周期长,若没有有效的育种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育种新突破。因此,结合物种特性,选用适当的育种方法获得丰富、稳定的遗传类型,加快育种进程是开展人参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
单倍体育种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由于单倍体材料每一种基因都只有一个,加倍后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双单倍体纯合系,能极大地缩短育种周期,从而提高育种效率。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主要途径,其中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近年来在花药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相比具有更多优势。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培养的是已经分离纯净的小孢子,去除了花药壁和绒毡层组织对培养中小孢子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的影响。小孢子培养解决了花药培养中常出现的花药体细胞所形成的植株干扰问题,明显的提高了单倍体的再生率。在培养期间,各种外界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孢子,产生的再生植株全部来自于小孢子,由此方法所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在遗传上是高度纯合的。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纯系,可直接用于培育新品种或作为优良亲本,间接应用于品种改良。同时,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转基因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可以极大提高作物育种水平。
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改变植物花粉的正常发育方向而形成单倍体植株。在这个过程中,小孢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其中,内因主要包括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长环境、小孢子发育时期等,外因主要包括预处理措施、培养基类型、培养基添加物、培养密度、培养条件等。近年来,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有了巨大进步。但由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难度较大、涉及的因素多,尽管我国有较多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培养体系建立和初步应用研究上,尚未达到能随意操作小孢子的程度,其应用范围还受植物种、变种和品种的制约。而目前有关人参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以不同品种类型的人参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影响其小孢子诱导的因素,建立普遍适用的人参游离小孢子诱导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参小孢子培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江,未经梁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