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3610.2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钟颖锋;钟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34;C22C38/42;C22C38/46;C22C38/50;C23G1/08;C22C33/04;C21D1/18;C21C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文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腕带内抗拉折 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配置合理成分和组分的原料;将纯铁和石墨占用80%质量份数的石墨以及上述配备原料中的硅、铬、钒和锰先后投入熔炉熔炼为钢水;将得到的钢水浇注成铸锭;先后对得到的铸锭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得到锻造体备用;将得到的锻造体进行拉丝和裁剪,得到弹簧钢丝;将得到的弹簧钢丝卷成弹簧状的抗拉折部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精心选用原材料,合理配置这些元素的组分,从而为制造高强度的抗拉折部件把好了原材料选用这一道关;另一方面,在制备阶段,通过对熔、淬火和回火等工艺的改进,使得最终的抗拉折部件不仅具有强度高,而且韧性也较强,能够满足社区矫正腕带对抗拉折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社区矫正通常是采用带通信功能的定位终端,例如腕带与被矫正人员绑定来完成。对于带通信功能的腕带,只要腕带一直佩戴在被矫正人员身上,那么腕带的位置就是被矫正人员的位置。
腕带的表带内置有两个抗拉折的部件,例如,钢丝绳等,该部件嵌入腕带的长、短边表带,与腕带置为一体,可以增强腕带的抗拉抗折的强度。关于这个抗拉折部件,现有的制造材料和方法与普通的钢丝绳差别并不大,都是使用具有一定延展性能的钢材,打造成抗拉折部件。
然而,上述现有的抗拉折部件及其制备方法,因为材料本身选用有问题,加上制备工艺的落后,导致这个抗拉折部件质量还是欠佳,例如,抗拉折部件的强度达不到腕带的抗拉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合理的原料制备高强度抗拉折部件,满足腕带对抗拉折的要求。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所述抗拉折部件由含以下化学成分及其相应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
碳:0.55~0.60%、硅:1.30~1.55%、锰:0.55~0.76%、磷:0~0.01%、镍:0.2~0.45%、铬:0.55~0.76%、铜:0~0.20%、钒:0.17%~0.23%、钛:0.026~0.045%,余量为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可选地,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中包含非金属夹杂物:硫化物、氧化铝、硅酸盐和/或球状氧化物。
可选地,所述钒和钛以碳化物或氮化物的形式存在。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腕带内抗拉折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S101: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配备冶炼所需化学成分的原料:碳:0.55~0.60%、硅:1.30~1.55%、锰:0.55~0.76%、磷:0~0.01%、镍:0.20~0.45%、铬:0.55~0.76%、铜:0~0.20%、钒:0.17%~0.23%、钛:0.026~0.045%,余量为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步骤S102:将纯铁和石墨占用80%质量份数的石墨以及上述配备原料中的硅、铬、钒和锰先后投入熔炉熔炼为钢水;
步骤S103:将经步骤S102得到的钢水浇注成铸锭;
步骤S104:先后对经步骤S103得到的铸锭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得到锻造体备用;
步骤S105:将经步骤S104得到的锻造体进行拉丝和裁剪,得到弹簧钢丝;
步骤S106:将经步骤S105得到的弹簧钢丝卷成弹簧状的抗拉折部件。
可选地,所述将纯铁和石墨占用80%质量份数的石墨以及上述配备原料中的硅、铬、钒和锰先后投入熔炉熔炼为钢水,包括:
将所述纯铁和石墨占用80%质量份数的石墨投入所述熔炉,并对所述熔炉进行第一次空气含量的调节后升温冶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3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