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压合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1091.6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阿兹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B25B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零部件 生产 用压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压合方法,包括安装机构、安装套筒以及若干个限位机构,安装机构包括有第一安装柱、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柱,安装套筒的轴向侧壁通过延伸杆与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径向侧壁固定连接,安装套筒的径向侧壁最高点和最低点均开设有前后分布,且与安装套筒的内腔相互连通的通孔,安装套筒的上下两个通孔之间滑动插接有若干根前后均匀间隔分布的中空管,若干根中空管外壁之间滑动套接有提拉板,每根中空管的外壁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均匀间隔分布的卡槽,每个限位机构均包括有限位套筒。本发明便于对电子零部件进行压合操作,可一次性全方位进行压合操作,不会在压合的过程因位置错位而无法快速压合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子产品随之引入人们的生活中,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应电子产品的生产来说,在智能化生产链的生产条件下,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对应一些需要压合安装的装配件来说,通过人工进行压合操作,一方面无法一次性全方位进行压合操作,极易在压合的过程因位置错位而无法快速压合安装,更甚者导致装配件损坏,另外,人工进行压合操作效率慢,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所以这里设计了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使用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安装机构、安装套筒以及若干个限位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第一安装柱、安装横梁和第二安装柱,所述安装套筒的轴向侧壁通过延伸杆与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径向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套筒的径向侧壁最高点和最低点均开设有前后分布,且与安装套筒的内腔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安装套筒的上下两个通孔之间滑动插接有若干根前后均匀间隔分布的中空管,若干根所述中空管外壁之间滑动套接有提拉板,每根所述中空管的外壁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均匀间隔分布的卡槽,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有限位套筒,若干个所述限位套筒前后均匀间隔分布,且均向左下方倾斜30度安装在安装套筒的内腔侧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横梁的底端面右侧与第一安装柱的顶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横梁的底端面左侧与第二安装柱的顶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柱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径向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柱的一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若干根所述中空管的外壁顶端均固定套接有用于防止中空管脱离提拉板的限位盘,所述提拉板的前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把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根所述中空管的底端面均连接有橡胶吸盘,所述安装横梁的上端面左侧设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连接有中空盒,且中空盒的径向侧壁连接有若干根橡胶软管,且每根橡胶软管的尖端与每个中空管的顶端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套筒的前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的外壁固定套接与橡胶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限位套筒的内腔滑动插接有伸缩杆,且每根伸缩杆的尖端均为锥形结构,每根所述伸缩杆远离中空管的一端均连接有位于限位套筒内腔的铁质限位块,每个所述限位套筒的内腔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位于铁质限位块轴向两侧的环形电磁铁和电磁铁块,每根所述伸缩杆的尖端滑动贯穿对应的环形电磁铁,且与每个中空管的卡槽相互卡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种电子零部件生产用压合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1、利用螺栓贯穿四个安装板的安装孔,可将安装机构固定安装,以便于后期进行压合操作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阿兹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阿兹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