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及其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0813.6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3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禹智斌;白杰;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R1/08;A01M29/08;A01M29/10;G02B13/06;G02B26/10;G10L2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广角镜头 360 凝视 智能 驱鸟器 及其 标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包括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所述上部壳体(1)和下部壳体(2)之间通过透明罩壳(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超广角鱼眼镜头(4),且超广角鱼眼镜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光罩(5),所述上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超广角鱼眼镜头(4)的正下方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图像传感器(6)、图像数字处理系统(7)和激光器(10),所述下部壳体(2)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光扫描机构(8)和环境噪声采集分析系统(9);
所述反光扫描机构(8)硬件部分包括贯穿且固定连接在下部壳体(2)顶部中间的铁芯(81),所述铁芯(8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82),所述下部壳体(2)的顶部且位于铁芯(8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轴承(83),且轴承(83)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旋转齿盘(84),所述旋转齿盘(8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端延伸至铁芯(81)正上方的片状弹簧(85),所述片状弹簧(85)活动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光镜(86)和永磁体(8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壳体(2)顶部的右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电机(88),所述电机(88)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旋转齿盘(84)右侧相啮合的驱动齿轮(8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扫描机构(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下部壳体(2)顶部的扫描驱动板(810),所述扫描驱动板(810)的顶部且位于旋转齿盘(8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光电开关(811),所述旋转齿盘(84)底部的一侧且位于光电开关(8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遮光片(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噪声采集分析系统(9)硬件部分包括固定连接在下部壳体(2)内壁的环境噪声采集板(91)和拾音器(92),所述环境噪声采集板(91)还包括噪声采集模块(911)、模数变换单元(912)、声压分析单元(913)、幅值变化分析单元(914)和许可/禁止信号输出模块(9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92)的输出端与噪声采集模块(9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噪声采集模块(911)的输出端分别与声压分析单元(913)和幅值变化分析单元(9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压分析单元(913)和幅值变化分析单元(914)的输出端均与许可/禁止信号输出模块(915)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字处理系统(7)包括图像采集模块(71)、图像增强模块(72)、运动检测模块(73)、轮廓提取模块(74)、面积计算模块(75)、有效性判断模块(76)、空间坐标输出模块(77)和目标跟踪组件(78),所述超广角鱼眼镜头(4)的输出端与图像采集模块(71)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广角镜头360°凝视型智能驱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71)的输出端与图像增强模块(7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增强模块(72)的输出端与运动检测模块(7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动检测模块(73)的输出端与轮廓提取模块(7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轮廓提取模块(74)的输出端与面积计算模块(7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面积计算模块(75)的输出端与有效性判断模块(7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76)的输出端与空间坐标输出模块(7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间坐标输出模块(77)的输出端与目标跟踪组件(78)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8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