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累积动力电池温度曲线识别故障电池单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9110.1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1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74;B60L58/10;B60L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累积 动力电池 温度 曲线 识别 故障 电池 单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异常电池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累积动力电池温度曲线识别故障电池单体的方法,S1、根据温度值和对应的时间点拟合电池单体的温度曲线;S2、确定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S3、判断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S4、根据大小关系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异常;S5、输出电池单体是否异常的信息。本发明通过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充分、有效地考虑了电池单体在不同的时间点温度承受能力的变化趋势,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池单体在已达承受极限却未达固定阈值时无法准确识别异常情况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常电池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累积动力电池温度曲线识别故障电池单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蓄电池是指蓄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几十个至上百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连组合而成,即使个别电池性能衰减加剧,也会影响整个蓄电池组的效能。因此,有必要识别出蓄电池组中的异常电池单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电池的效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电池的安全性。
电池温度曲线是描述电池本质特征的有效手段,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改进,及时发现车辆的故障,基于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大数据收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为此,国家还设定相关的国家标准,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基础收集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项运行数据,如电池和发动机等,并将收集到的运行数据发送至企业平台,由企业平台将运行数据汇总后发送至国家平台上进行监控和分析。
如果分别为同一台车辆上的每一块动力电池建立连续抽样体系,以国家标准规定的单体温度为样本观测值,通过连续且大样本的抽样观测,可以精确地获得每一块动力电池的温度频率分布表。由于温度频率分布表本质上就是电池温度曲线导数的离散表达形式,因此,采用【温度值,频数】的数据结构规范地表示电池的温度频数分布,就可以得到每一块电池的温度曲线。
通常,都是采用固定的异常状态阈值来判定电池是否出现异常,比如电压阈值、温度阈值。但是,由于电动汽车的使用方式比较特殊,比如具有间歇性地启动、刹车、高温、震动、大电流冲击、过压冲击,这使得在蓄电池的整个使用周期中,各个电池单体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导致电池单体在不同的时间点具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如果还是采用固定的异常状态阈值为标准来判定电池单体是否异常,会导致电池单体在已达承受极限却未达固定的异常状态阈值时,无法准确识别异常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累积动力电池温度曲线识别故障电池单体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池单体在已达承受极限却未达固定阈值时无法准确识别异常情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用累积动力电池温度曲线识别故障电池单体的方法,包括:
S1、获取蓄电池每块电池单体的温度频率分布表,根据温度频率分布表拟合电池单体的温度曲线;
S2、参考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与异常状态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
S3、从温度曲线提取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并判断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
S4、根据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异常,若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大于、等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判定电池单体异常;若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值小于当前时间点对应的温度阈值,判定电池单体正常;
S5、输出电池单体是否异常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