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模组的入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1542.8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0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袁珠珠;刘畅;许诺;宋孝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名列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包模组的入壳装置,包括机架、承载托盘、抓取机构、铝壳定位托盘、下压机构及转运机构,所述承载托盘用于对待入壳模组进行支撑;所述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用于抓取承载托盘上支撑的待入壳模组;所述铝壳定位托盘用于支撑铝壳并对铝壳进行限位;所述下压机构固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运机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抓取机构连接在所述转运机构上。本发明通过抓取机构、转运机构及下压机构全自动实现将待入壳模组的转运与入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模组的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模组入壳作为模组生产关键工序之一,特别是模组有压入壳一直以来对设备要求较为严格,入壳过程中往往很难保证模组两侧压力的持续作用,导致入壳后达不到工艺要求的电量状态下模组两侧压力值,严重影响软包模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模组的入壳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软包模组的入壳装置,包括,
机架,
承载托盘,所述承载托盘用于对待入壳模组进行支撑;
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用于抓取承载托盘上支撑的待入壳模组;
铝壳定位托盘,用于支撑铝壳并对铝壳进行限位;
下压机构,固接在所述机架上;
转运机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抓取机构连接在所述转运机构上;
所述转运机构用于将抓取机构转移至所述下压机构的下方,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将抓取机构上抓取的待入壳模组压入所述铝壳定位托盘上的铝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托盘包括可置于所述输送线上移动的承载底板、通过支撑架连接在所述承载底板上用于支撑待入壳模组的承载板。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底板上固接有对承载板上的待入壳模组进行定位的模组定位组件,所述模组定位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承载板的定位插销,所述定位插销与待入壳模组两端的极耳支架销孔进行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转运机构的活动端上的连接支架,通过升降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侧边上的抓取框架、连接在所述抓取框架内的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抓取框架内的两侧且垂直于所述待入壳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一对滑轨、分别连接在每个滑轨两端的滑块和连接在每个滑块的内侧面上且竖向设置的连接板、连接在位于所述一对滑轨同一端的两个连接板之间且竖向设置的皮带结构,其中一个所述滑轨的两端上连接滑块通过驱动件进行相对运动,所述一对滑轨相同一端彼此对应的两个连接板上连接有对应且竖向设置的转动轴、且对应设置的转动轴之间通过连杆结构进行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下端连接勾手,所述连杆结构与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轨的伸缩气缸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促使连杆结构带动两个转动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侧边上的竖向滑轨、固接在所述连接支架内的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相连接的竖向丝杆、连接在竖向丝杆上的竖向螺母座,所述抓取框架固接在所述竖向螺母座上,所述抓取框架通过竖向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竖向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抓取框架内的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减速机、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接且与所述滑轨相平行的横向丝杆、连接在所述横向丝杆上且可相对运动的两个螺母座,所述两个螺母座与其中一个滑轨上连接的两个滑块对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