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置驱动的错层式高铁站台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8103.1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5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占栋;张志豪;苏轩;曹伟;唐清;谢明生;李翌科;肖建明;黄华清;李丰;李文刚;朱强;王明慧;严余松;张学鹏;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错层式高铁 站台 | ||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站台屏蔽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置驱动的错层式高铁站台门,包括沿站台方向连续布设的若干活动门单元组,每个活动门单元组包括关闭状态时顺序排列的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第三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布设于第一排,第二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布设于第二排;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排底部且上下错层,第二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排底部且上下错层;第一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其所在活动门单元组中央位置移动1个或2个活动门宽度;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左侧或右侧移动1个活动门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站台屏蔽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置驱动的错层式高铁站台门。
背景技术
站台屏蔽门系统是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和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一般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或站台门。当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屏蔽门可自动开启和关闭,将行车空间与乘客候车空间做一个机械化的隔离,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由于高铁列车车型众多,不同车型的车门布置位置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现有固定开门位置的站台门难以适应高铁不同车型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4176067A,名称为“适应所有列车车型的站台安全门”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站台安全门结构,通过将两组滑动门组件两两错位安装在同一根立柱上,门体结构包括滑动方向相反的左滑动门和右滑动门,列车到站停稳后,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滑动后,与左边相邻的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重叠;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滑动后,与右边相邻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重叠,实现适应不同车型停车车门位置。然而,这种技术方案中,由于左/右滑动的行程固定,且每个滑动门仅通过单向运动实现开门动作,该种方式对于车型的适应性实际上仍然存在局限,并不能根据不同车型调整开门位置,比如当列车停靠位置其车门刚好位于左/右滑动门重叠区域,则该方案无法实现对位开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下置驱动的错层式高铁站台门,旨在提供。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置驱动的错层式高铁站台门,包括沿站台方向连续布设的若干活动门单元组,每个活动门单元组包括关闭状态时顺序排列的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第三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
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布设于第一排,所述第二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布设于第二排;
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排底部且上下错层,所述第二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排底部且上下错层;
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所在活动门单元组中央位置移动1个或2个活动门宽度;
所述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被配置为可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其左侧或右侧移动1个活动门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空间位于站台地面层以下。
进一步地,第一排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一狭缝,第二排活动门下方的站台地面层开设有第二狭缝;
所述活动门门体下部均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末端设置有导向滑块;
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通过所述第一狭缝延伸至所述底部空间;所述底部空间还设置有与活动门导向滑块配合的第一导轨;
所述第二活动门和第四活动门通过所述第二狭缝延伸至所述底部空间;所述底部空间还设置有与活动门导向滑块配合的第二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末端为弯折部,所述导向滑块位于所述弯折部;位于站台侧一排的活动门的所述弯折部向站台侧弯折,位于轨道侧一排的活动门的所述弯折部向轨道侧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8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