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控制器用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7834.4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舟云;陈登峰;陈雷;秦基伟;孙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申丹宁 |
地址: | 2018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控制 器用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控制器用散热装置,包括上散热板和下散热板,所述下散热板的内部设有下腔体,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设有水槽以及与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散热板内部设有上腔体;多个功率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并与腔体的平整面相贴合;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与上散热板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水槽中的冷却液同时对上腔体和下腔体内的功率模块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散热能力好、便于自动化装配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功率控制器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功率控制器内部的功率模块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将这些热量及时地传递出去,避免功率模块因高温而失效,对功率模块的可靠使用极为重要。目前驱动电机控制器内部的单面散热模块通常都是采用单层平铺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对水道的利用率低,占用面积大。而双面散热装置则存在结构和装配工艺较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散热装置中散热水道的利用率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功率控制器用散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功率控制器用散热装置,包括上散热板和下散热板,所述下散热板的内部设有下腔体,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设有水槽以及与水槽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散热板内部设有上腔体;多个功率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并与腔体的平整面相贴合;所述下散热板的上表面与上散热板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水槽中的冷却液同时对上腔体和下腔体内的功率模块散热。
优选的,所述水槽内分布有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导流板和多个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包括交错设置的两个,所述散热片呈两端宽度较小、中间宽度较大的云朵状,并在水槽内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槽的两端,并与水槽底面连通,所述进水口包括两个相互交叉的盲孔,所述出水口包括一个盲孔。
优选的,所述下腔体位于下散热板一侧的中部并前后贯穿下散热板,所述下腔体内设有沿贯穿的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一筋条。
优选的,所述下散热板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下槽体,所述下槽体中设有在两个方向相互垂直分布的第一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上腔体位于上散热板的下部并前后贯穿上散热板,包括横向布置的两个,所述上腔体内设有沿贯穿的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第二筋条。
优选的,所述上散热板的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上槽体,所述上槽体的四周设有高出周边的多个立柱,所述上槽体中设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采用环形筋与直线筋相结合的布置形式,所述直线筋将对侧的立柱相连,且布置较密,所述环形筋布置在同侧相邻的立柱之间,且布置较稀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散热装置将功率模块布置为两层,散热水道从两层功率模块之间穿过,减少了功率模块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散热水道的利用率,满足双面散热的功能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散热模块平铺布置造成空间的浪费。
2、上散热板及下散热板都设计有腔体,腔体的截面与功率模块的横截面相匹配,使功率模块与腔体的平整面相贴合,在功率模块装配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对其定位。
3、在上散热板的上腔体及下散热板的下腔体内均匀分布筋条,在功率模块的装配过程中,由于筋条受压变形,会向功率模块的受压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功率模块夹紧在腔体内部,并保证功率模块的散热面能够与腔体的表面紧密贴合,可提高功率模块到水槽的热传递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7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