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3664.2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本;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管,所述前排换热管为多个;前排上集液管和前排下集液管,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前排换热管的两端;后排换热管,所述后排换热管为多个;后排上集液管和后排下集液管,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后排换热管的两端;其中,所述前排下集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入口,所述后排上集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前排上集液管、所述前排下集液管、所述后排上集液管和所述后排下集液管中至少一者上设置隔板,以使换热管分为多个流程,每一所述流程中的换热管的数量依次增加,以使各所述流程的流道面积与冷媒的比容变化相匹配。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压力损失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基本功能,汽车空调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四大核心部件。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具有不同功能的两种换热器。在冷凝器中,冷媒流过其内部流道,空气流过其外部;冷媒向空气中释放热量而被冷却,从气态冷凝成液态;同时,外部的空气被加热。在蒸发器中,冷媒流过其内部流道,空气流过其外部;冷媒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被加热,从液态蒸发成气态;同时,外部的空气被冷却。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一般采用双排管平行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换热器主体包含前后两排换热管,蒸发器包含4个流程,冷凝器包含2个流程,前后两排换热管的列数相同,每个流程内的换热管的列数也相同。
但是,换热器中冷媒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吸热或放热,会发生相变。换热器内部的冷媒,随着换热过程的进行其比容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换热器入口处的冷媒和出口处的冷媒,其比容的变化很大,相差达数倍甚至十倍之多。由于上述换热器结构和流程布置的限制,每个流程内换热管的数量基本不变,也就是流道面积基本不变,导致各个流程的流道面积与冷媒的比容变化不匹配,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利用并不充分,进而使得其换热效率低下、压力损失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压力损失的换热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其中,包括:
前排换热管,所述前排换热管为多个;
前排上集液管和前排下集液管,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前排换热管的两端;
后排换热管,所述后排换热管为多个;
后排上集液管和后排下集液管,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后排换热管的两端;
其中,所述前排下集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入口,所述后排上集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
所述前排上集液管、所述前排下集液管、所述后排上集液管和所述后排下集液管中至少一者上设置隔板,以使换热管分为多个流程,每一所述流程中的换热管的数量依次增加,以使各所述流程的流道面积与冷媒的比容变化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上,以使多条所述前排换热管被分为两个流程,分别为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多条所述后排换热管为第三流程,所述冷媒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流程、所述第二流程及所述第三流程。
可选的,所述第一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总数量的35%-45%,所述第二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总数量的55%-65%。
可选的,所述冷媒入口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的右端,所述冷媒出口设于所述后排上集液管的右端;所述前排下集液管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后排下集液管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
可选的,所述前排换热管的总数量以及所述后排换热管的总数量均小于等于36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3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心肌代谢显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