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3664.2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本;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排换热管(11),所述前排换热管(11)为多个;
前排上集液管(12)和前排下集液管(13),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前排换热管(11)的两端;
后排换热管(21),所述后排换热管(21)为多个;
后排上集液管(22)和后排下集液管(23),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后排换热管(21)的两端;
其中,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入口(14),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24);
所述前排上集液管(12)、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和所述后排下集液管(23)中至少一者上设置隔板(30),以使换热管分为多个流程,每一所述流程中的换热管的数量依次增加,以使各所述流程的流道面积与冷媒的比容变化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30)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上,以使多条所述前排换热管(11)被分为两个流程,分别为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多条所述后排换热管(21)为第三流程,所述冷媒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流程、所述第二流程及所述第三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11)总数量的35%-45%,所述第二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11)总数量的55%-6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入口(14)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的右端,所述冷媒出口(24)设于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的右端;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的左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后排下集液管(23)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2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换热管(11)的总数量以及所述后排换热管(21)的总数量均小于等于36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30)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所述前排上集液管(12)以及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上,以使多条所述前排换热管(11)被分为三个流程,分别为第一流程、第二流程以及第三流程,多条所述后排换热管(21)被分为两个流程,分别为第四流程和第五流程,所述冷媒依次流过所述第一流程、所述第二流程、所述第三流程、所述第四流程以及所述第五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11)总数量的25%-30%,所述第二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11)总数量的30%-35%,所述第三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前排换热管(11)总数量的35%-45%;
所述第四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后排换热管(21)总数量的40%-45%,所述第五流程中换热管的数量占所述后排换热管(21)总数量的55%-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入口(14)设于所述前排下集液管(13)的右端,所述冷媒出口(24)设于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的右端;所述前排上集液管(12)的左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后排上集液管(22)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22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换热管(11)的总数量以及所述后排换热管(21)的总数量均大于36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翅片(40),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36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心肌代谢显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加工工艺